【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慧因寺
位於浙江省杭州巿西湖西南岸之赤山阜附近。後唐‧天成二年(927),吳越武肅王錢鏐創建,初名慧因禪院。北宋時,義學名僧晉水淨源入住本寺,高麗僧義天嘗至此就淨源學華嚴。北宋神宗時,改稱慧因教院,並勒建紀念碑。後,義天嘗贈此寺青紙金書之晉譯《華嚴經》三百部,及經閣之費用,因此,寺之豐碑、大額皆冠以「高麗」之名。元祐三年(1088),淨源示寂,塔於寺之西北。
元祐四年,高麗駙馬都尉瀋王璋奉詔進香幡及田四百餘畝,作為永久香火之資。南宋‧乾道(1165~1173)年中,圓澄義和來住,撰《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一卷,倡導華嚴圓融念佛法門。其後,義和遷住平江能仁寺,有懷祥、義盡二師來住。理宗時(1224~1264),易庵改禪院為講寺。元‧至正(1341~1367)末年,遭兵火,全寺建築燒毀殆盡。明‧正德(1506~1521)年間,徵用甚急,僧徒離散,堂宇荒廢。
其後,寺僧力圖恢復,乃延請萬松慧林講《華嚴經》,徒眾來集,達千人之多。後又請萬松之高足易庵如通、悟玄、無際明慧等三師來寺。時,如通掘地,獲宋朝易庵所刻之碑記,悟得三生之緣,乃重建天王殿、大雄殿、輪藏閣、妙應殿、鐘樓、禪堂等。明慧後承襲臨濟宗二十七傳之衣缽,於萬曆六年(1578)重修慧因講寺,並立碑記。其徒月印再興華嚴經閣時,曾發現南宋寧宗御書之閣額。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帝南巡之際,嘗親臨此寺,並賜名「法雲寺」。惜至清末,此寺即甚為衰微。
〔參考資料〕 李翥《玉岑山慧因高麗華嚴教寺志》;常盤大定、關野貞《支那文化史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