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慧忠


  (一)(682~769)唐代牛頭宗僧。又稱「惠忠」或「牛頭慧忠」。潤州(江蘇省)上元人,俗姓王。誕生以來,不食葷腥,異於常童,稟性敦厚。二十三歲,受業於莊嚴寺。後聞牛頭山智威承襲達磨心印,遂前往參謁,而成為智威的法嗣。後辭智威,行腳四方,並曾居止於延祚寺。其平素生活極簡,衣僅一衲,器唯一鐺,眾味同煮,用畢懸於樹杪,又結繩床,晏坐終日。天寶(742~755)初年,始應邀住莊嚴寺(梁朝舊寺),遂興修葺,創法堂。一時四方學侶雲集,嗣法者多達三十四人。大曆四年六月十六日,怡然坐化,世壽八十七。荼毗後,獲舍利不可計數。
  (二)(﹖~775)唐代僧。越州(浙江省)諸暨人,俗姓冉。自幼好學,受法於慧能(或謂雙溪弘忍)。後遊歷名山,經五嶺、羅浮、四明、天目,而入南陽(河南省)白崖山黨子谷,四十餘年不出山門。開元(713~741)年中,玄宗聞其德風,徵召入京,敕住龍興寺,王公縉紳莫不從而問道。後逢安史之亂,師乃遁歸。上元二年(761),肅宗迎師入宮,問治國之要,並敕住千福寺,公卿士庶多來參叩求法。代宗之世,又移住光宅寺。後世乃亦稱之為「光宅慧忠」。
  師雖深受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禮遇,然天性淡泊,天真自然,常慕南岳慧思之風,乃奏請於武當山建太一延昌寺,又於黨子谷建香巖長壽寺,並各置藏經一部。大曆八年(773),又奏度天下名山之僧,取明經、律、禪三者之僧。大曆十年,示寂於黨子谷,年壽當在八十以上。諡號「大證禪師」,敕葬香巖寺。弟子有志誠、智德、道密等人。師以居南陽白崖山之故,故世亦稱之為南陽慧忠,或南陽國師。又,關於其師承是否確係出自慧能,亦頗有異說。
  師接引學人之方法,有著名之「國師三喚」、「無情說法」、「無縫塔」等三公案,另有九十七種「圓相」云云。
  〔參考資料〕 (一)《宋高僧傳》卷十九;《景德傳燈錄》卷四;《五燈會元》卷二;印順《中國禪宗史》第三章。(二)《宋高僧傳》卷九;《景德傳燈錄》卷四;印順《中國禪宗史》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