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慧明


  (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詳。鄱陽(江西)人,俗姓陳,為陳宣帝之孫。嘗爵封將軍一職,故人稱之為四品將軍。幼年於永昌寺出家,參五祖弘忍。初無證悟,後聞五祖密付達磨衣缽予慧能,遂躡跡急追,至大庾嶺,得慧能開示而大悟,改名道明。其後,辭別慧能,居廬山布水臺三年,復住袁州(江西)蒙山,大宣禪風。
  (二)五代法眼宗僧。生卒年不詳。錢塘人,俗姓蔣。幼年出家,研覈三學,漸入玄微。其後,歷訪閩、越諸禪師,復參謁法眼文益,並嗣其法。嘗住鄞水(浙江)大梅山,後於吳越間研學,深受忠懿王敬重,奉敕住資崇院、杭州報恩寺等。後周世宗顯德年間(954~959)示寂,世壽七十餘。
  (三)(1318~1386)元末明初臨濟宗楊岐派僧。台州(浙江)黃巖人,俗姓夏。號性源,別號幻隱。初於樂清寶冠寺出家,後嗣徑山元叟行端之法。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召請天下高僧至鍾山宣法,師應邀前往。十一年,住杭州靈隱寺。十九年蒙讒受誣,官吏未及逮捕,師即自投官府,當場宣法說偈而示寂,世壽六十九。
  (四)(1859~1930)清末民初僧。法號圓照。福建汀州人,俗姓溫。家貧未曾讀書。九歲,於福建鼓山出家,執役於無量寺。十八歲,赴天台山。翌年,受戒於國清寺。二十一歲,朝禮普陀。後於九華百歲宮任維那,復入天童,任悅眾引禮諸職。此後,經常往返於寧波、上海、育王、普陀之間,從學於妙智、大海、卍蓮諸師。三十二歲,應邀於法雨寺開講《法華經》。此後,講經法緣甚深,以普陀山、天童山、靈隱寺三處居多,尤以阿育王寺之《涅槃經》講期為最長。
  師之說法,辯才無礙,不滯於文字,發揮玄悟,雜以因緣譬喻,或禪宗公案,頗能吸引聽眾。又,師生活淡泊,一衣一衲之外,不蓄一物。嘗任靈隱寺住持十一年餘,然其日常生活,清簡不異往昔。三十二歲時,嘗於迴龍真寂寺置一寮,除應邀講經及充戒期教授等職之外,即歸棲此處。1930年,示寂於靈隱寺,世壽七十一,僧臘六十三。遺有《慧明法師開示錄》一書。
  〔參考資料〕 (一)《宋高僧傳》卷八;《景德傳燈錄》卷四;《曹溪大師別傳》;《敦煌本六祖壇經》。(二)《宋高僧傳》卷二十三;《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聯燈會要》卷二十七;《五燈會元》卷十。(三)《五燈會元續略》卷四;《南宋元明僧寶傳》卷十一;《增集續傳燈錄》卷四。(四)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