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慧海


  (一)唐代禪僧。生卒年不詳。建州(福建省)人,俗姓朱。初受業於越州(浙江省)大雲寺道智,後參謁江西馬祖道一,於其門下六載,大悟後返回越州,闡揚禪風。嘗撰《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馬祖評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世人遂稱師為大珠慧海或大珠和尚。另著有《諸方門人參門語錄》一卷。(參閱附錄)
  (二)(1626~﹖)明末清初臨濟宗僧。鄂州(湖北省)人,俗姓謝。字水鑑。又稱沙翁、寓叟、寓人。年二十,從蘄春(湖北省)報恩寺體融剃度出家,復從徑山費隱通容受具足戒。其後,參謁玉林通琇、萬如通微、木陳道忞、獨冠行敬諸師。順治十五年(1658),嗣獨冠之法。其後,歷住荊州鐵佛寺、天王寺、揚州地藏寺、鄂州黃龍寺、漢陽棲賢寺、嘉興廣慧寺諸剎。寂年不詳。遺有《天王水鑑海和尚六會錄》十卷、《天王水鑑海和尚五會錄》六卷、《天王水鑑海和尚住金粟語錄》三卷等。
  ◎附︰大珠慧海語錄選(摘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六)
  (1)有行者問︰「即心即佛,那個是佛﹖」師云︰「汝疑那個不是佛﹖指出看!」無對。師云︰「達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2)僧問︰「師說何法度人﹖」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曰︰「禪師家渾如此﹖」
  師卻問曰︰「大德說何法度人﹖」曰︰「講《金剛般若經》。」師曰︰「講幾坐來﹖」曰︰「二十餘坐。」師曰︰「此經阿誰說﹖」僧抗聲曰︰「禪師相弄,豈不知是佛說耶﹖」師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請大德說看。」僧無對。
  師少頃又問︰「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德且道,阿那個是如來﹖」曰︰「某甲到此卻迷去。」師曰︰「從來未悟,說什麼卻迷。」僧曰︰「請禪師為說。」師曰︰「大德講經二十餘坐,卻未識如來。」其僧再禮拜,願垂開示。師曰︰「如來者,諸法如義,何得忘卻﹖」曰︰「是,是諸法如義。」師曰︰「大德是亦未是﹖」曰︰「經文分明,那得未是。」師曰︰「大德如否﹖」曰︰「如。」師曰︰「木石如否﹖」曰︰「如。」師曰︰「大德如同木石否﹖」曰︰「無二。」師曰︰「大德與木石何別﹖」僧無對。
  良久卻問︰「如何得大涅槃﹖」師曰︰「不造生死業對。」曰︰「如何是生死業﹖」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捨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是生死業。」曰︰「云何得解脫﹖」師曰︰「本自無縛,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
  (3)有三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師曰︰「有變易。」三藏曰︰「禪師錯也。」師卻問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豈不聞,善知識者,能迴三毒為三聚淨戒,迴六識為六神通,迴煩惱作菩提,迴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
  三藏曰︰「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曰︰「禪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即是的當﹖」師曰︰「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便作變解,聞說不變,便作不變解。」三藏曰︰「故知南宗實不可測。」
  (4)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喫飯,睏來眠。」曰︰「一切人總如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喫飯時不肯喫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參考資料〕 (一)《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四;《聯燈會要》卷五;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