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憍梵波提(梵Gavāṃpati,巴Gavaṃpati,藏Ba-laṅ-bdag)
佛弟子之一。又作驕梵拔提、憍梵缽提、伽婆跋帝、伽旁簸帝、笈防缽底,或作憍梵缽、房缽底。意譯牛主、牛王、牛王眼、牛跡、牛相、牛司、牛齝。嘗以舍利弗為師。《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記師之出家因緣,文云(大正24 ‧129c)︰
「時波羅□斯城諸長者等,聞第一長者子耶舍剃除鬚髮,被於法服隨佛世尊而作弟子;其第二長者子名曰富樓那,其第三長者子名曰無垢,第四長者子名曰驕梵拔提,第五長者子名曰妙肩,聞耶舍出家,咸作是念,今耶舍童子生於貴家,富有珍寶,身體端嚴,恆受快樂,捨其所好為佛弟子,將知如來甚大威德法亦微妙,我等應當剃除鬚髮,侍養如來,學受勝法。作是議已,即共同心,從波羅□斯城至世尊所。」
《大智度論》卷二云(大正25‧68b)︰「舍利弗是第二佛,有好弟子,字憍梵波提,柔軟和雅,常處閑居,住心寂燕,能知毗尼法藏。」
據載,師於過去世摘一莖禾,穀數粒墮地,遂有二事似牛︰空喘及足跡似牛跡,故有牛相比丘之稱。佛見其因此而常遭人毀謗,憐其墮於眾苦,乃命住忉利天宮尸利沙園,修習禪定。佛陀入滅後,迦葉等諸尊者結集法藏時,遣人至天宮將其迎回,師始知世尊及舍利弗等已入滅,亦自入涅槃,而於水中說偈云(大正25‧69a)︰「憍梵缽提稽首禮,妙眾第一大德僧,聞佛滅度我隨去,如大象去象子隨。」
〔參考資料〕 《佛本行集經》卷三十六;《雜寶藏經》卷四;《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迦葉結經》;《五分律》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