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憍陳如(梵ājñāta-kauṇḍinya,巴Añña-koṇḍañña,藏Kun-śes-kauṇḍinya)


  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又作阿若多憍陳那、阿若憍鄰、阿若俱鄰、憍陳那、憍陳如、拘鄰、居倫等,或單稱陳如。意譯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際、知本際等義。「阿若」(ajñata),為稱嘆之詞,是「能了解」、「能知者」之義;「憍陳如」是姓,為kuṇḍin族者之義。
  憍陳如為中印度迦毗羅城的婆羅門種,擅長占相之術,悉達多太子誕生第五日時,曾應召檢瑞相,並預言太子必將成佛並救度人類。及太子出家修苦行時,憍陳如與另外四人受淨飯王之托,陪伴太子至尼連禪河邊前正覺山從事苦修,後見太子廢苦行接受村女的乳糜,乃與其他四人離太子而去。至釋尊成道以後,於鹿野苑見釋尊之莊嚴威儀,又聞其說法,乃率先歸依佛。相傳當時釋尊所說的法,即《三轉法輪經》。
  憍陳如為五比丘中之首先得悟者。由於佛陀曾讚嘆他已經開悟,因此後來僧團中人稱呼他時,都在他的姓氏「憍陳如」之前,加上具有「已知者」意義的讚美之詞「阿若」。此外,《增一阿含經》卷三〈弟子品〉對他曾有如下的稱歎(大正2‧557a)︰「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所謂阿若拘鄰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諦,亦是阿若拘鄰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