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懷惲


  (一)(640~701)唐代淨土宗僧。初,唐高宗求賢於天下,於總章元年(668)夢見師,遂降詔召請,師堅辭不赴,反請求出家,遂於長安西明寺得度。後入實際寺善導門下,從學十餘年,蒙真乘付囑,與懷感同為善導的高足。善導示寂後,師收其遺骨,築墓於神禾原,並於墓旁築伽藍。此寺後稱為香積寺。則天武后永昌元年(689),奉勒任實際寺主,廣勸有緣,並建淨土堂,堂內供奉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勢至菩薩等佛像。又將同門懷感所未完成之《釋淨土群疑論》補撰完成。大足元年示寂,世壽六十二。神龍元年(705),追諡「隆闡大法師」。
  (二)(754~815)唐代禪僧。泉州(福建)人,俗姓謝。又作懷暉。貞元(785~805)初年,禮謁洪州馬祖道一,得其心要。後隱於徂徠山,寓居濟州(山東)靈巖寺、定州(河北)百巖寺等,並於中條山弘揚禪法。元和三年(808),奉敕住長安章敬寺毗盧遮那院,並奉詔入內,居上座。元和十年示寂,世壽六十二,敕諡「大覺禪師」,後追諡「大宣教禪師」。
  〔參考資料〕 (一)《釋淨土群疑論》序;《金石萃編》卷八十六〈隆闡大法師碑銘〉。(二)《宋高僧傳》卷十;《景德傳燈錄》卷七;《全唐文》卷五0一〈唐故章敬寺百巖大師碑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