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成尋(1011~1081)


  日本天台宗僧。俗姓藤原,父為參議佐理,京都人。七歲入京都岩倉大雲寺,從族兄文慶剃髮受戒,隨悟圓、行圓習內外典。及長,受顯密二法。天喜元年(1053)任延曆寺總持院阿闍梨。延久四年(1072,宋神宗熙寧五年)三月,與賴緣等人入宋。遍參天台山、五台山諸剎。後居汴京太平興國寺傳法院,與日稱、天吉祥、慧賢、慧詢等譯經三藏相交。時年六十二。
  翌年,因祈雨有功,獲賜號善慧大師,並任譯經場監事。後師欲返國,但為神宗所留,遂將大小乘經律論五二七卷託船運回日本,呈獻白河天皇。後居開寶寺。宋‧元豐四年示寂,年七十一,葬於天台山國清寺。著有《觀心論註》《法華經註》《法華實相觀註》《觀經鈔》《參天台五台山記》等書。
  ◎附︰《元亨釋書》卷十六〈成尋傳〉
  釋成尋,姓藤氏,簪紱之胄也。事石藏文慶,稟密教。延久四年三月,乘宋商孫忠船著蘇州界;神宗熙寧五年也。登天台,遊五臺。西臺見五色雲,東臺見圓光,光照尋身,光中現群菩薩,其數一萬許,南臺見金色世界。返入汴京,神宗召見延和殿,賜紫衣絹帛,敕館太平興國寺傳法院。時,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太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日稱,奉敕從事翻譯。稱者,中天竺人,東來已二十六年。同預者朝散大夫試鴻臚小卿宣祕大師賜紫慧賢、梵才大師賜紫慧詢,二人宋人。證梵義西天廣梵大師賜紫天吉祥中印度人。又筆受、綴文、證義等,皆悉備足。尋與梵宋碩師親炙遊處。
  六年天下大旱,神宗聞尋有密學,敕於瑤津亭修祈雨密法,尋謂本邦宿德遊此方名尤顯者十數人,未有承詔旨也。今我攘宋地之災沴,又為本國之光華,便修法華法。至第三日夜,雷電閃鳴,大雨徹旦,神宗遣使賀慰,宣曰乞延修七日霑洽率土。尋依敕,霖雨三日,神宗幸壇所燒香,翌日歸傳法院,敕送茶果達嚫若干,後十餘日賜號善慧大師,又敕加譯場監事。張太保問曰,日本國又有靈如闍梨者乎﹖對曰,我國密乘甚盛,感應如響,我之儔豈得齒乎﹖太保嘆曰,西天日照三藏祈雨五日而得,中天慧遠慧寂七日而應,未有如闍梨三日之速矣。
  此歲有本朝舶便,尋奏取新譯經三百餘卷寄來。尋在大雲寺時常讀《法華》,一日青衣童子來屋上聞經,眾人皆見,童忽隱。大雲之寶塔院東南有大槻樹。尋誦經中夜無風,其枝自折。侵曉,童來諗曰︰伊勢太神宮傳語,闍梨誦經聲極梵天,我雖不離本宮,常來聞之,今夜又率眷屬來,諸神多居樹上,故枝折耳,願師莫訝也。語已不見。或時修不動供,本像搖舌語話,護摩時尊像現爐煙中。尋臨終頂上放光三日不滅,漆全身安傳法院云。
  贊曰,予遊大雲寺問尋事,主事出像示之,容質渾厚實有德之儀也。上有贊曰,稟椊日天,為釋之賢。分燈智者,接踵奝然。觀國之光,蒙帝之澤,聿遘良工,遽傳高格。慈相克肖,乾城妄瞻。滄浪萬里,秋空一蟾。遐寄歸舸,眾仰無厭。署曰,譯經證義文慧大師智普述,熙寧六年癸丑孟夏初五日記。亦有十八羅漢及僧伽像,其畫妙細良絕筆也。主事曰,宋后嚫尋,尋共肖像寄來。予見像贊及名畫等,信尋之立宋地之不妄矣。
  〔參考資料〕 《佛祖統紀》卷四十五;《阿娑縛抄》卷一九六〈明匠略傳〉;《本朝高僧傳》卷六十七;《僧綱補任抄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