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成就法鬘(梵Sādhana-mālā)
係收集有關印度後期密教金剛乘(Vajra-yāna)諸尊崇拜之成就法、儀軌的叢書。編者及編纂年代均不詳。
本書內容依諸佛、諸菩薩、諸尊的順序,記載三三昧耶王成就法(Tri-samaya-rāja-sādhana)、金剛座至尊成就法優波提舍儀軌(Vajrāsana-bhaṭṭāraka-sādhano&padeśa-vid-hi)、金剛座成就法(Vajrāsana-sādhana)、聖六字母大明成就法(Arya-ṣaḍaksarī-mahāvidyā-sādhana)等,凡三一二種成就法。其中之成就法,頗有涉及醫術或神異法術者。譬如該書三五○頁即曾述及劍、眼藥、足藥、隱身、長壽藥、飛行術、魔步術(Bhūcara)、墮地獄術等成就法。
在三一二種成就法中,仍存有作者名字者有五十五種,作者有四十二人。據巴達恰里雅(Benoytosh Bhattacharyya,1875~1949)對作者年代的考證,推定瑜伽派無著(310~390左右)最早,阿卡耶卡羅笈多(Abha-yākaragupta,1084~1130)最晚。此外,本書的諸寫本中,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所藏的貝葉本上有相當於西元1165年的記年。又1914年,馬伯樂(M. Henri Maspero)曾在浙江省寧波普安寺,發現相當於本書第二一七、二五二、二五三的古貝葉。此外,又有巴達恰里雅校訂梵本,出版《Sādhanamālā Gaekwad’sOriental Series》(No. 26,41. Baroda,1925~1928)。在法譯本方面,L. Finot曾將馬伯樂所發現的殘卷譯成法文。W.E. Clark等人也曾先後對此書作部份的英譯。
在西藏大藏經中,雖無相當本書的譯著,但於《丹珠爾》祕密部中,相當本書所收成就法者頗多,尤其本書前二二○種成就法,與其祕密部所載的順序幾乎一致。
◎附︰溫特尼茲(M. Winternitz)《印度文獻史》〈佛教文獻〉第九章(依觀摘譯)
在怛特羅儀軌中,有稱為「成就法」(sadhana)的典籍。在成就法中,所記載的是修行者獲得「成就」(siddhi,即神祕力量),成為「成就者」(siddha)的方法。成就者若得成就,則能隨意進入他人身體、上昇空中、所求如意、令病人病體痊癒,甚至於得證涅槃。成就法的方法,包括真言與手印。另外還有強調成就者集中意識觀想某一本尊,令自己與本尊成為一體的。為了成為一體,因此對尊像即有必要予以詳細地描述。這些記述,當雕刻家與繪像師在雕繪尊像時,曾加以引用。從而,諸如《成就法鬘》(Sādhanamālā)、《成就法集》(Sādhana-samuccaya)之類的成就法,從佛教圖像學的見地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在這些成就法中,被崇拜的,有︰禪定佛(Dhyāni-buddha)、度母及其他女尊。(中略)成就法的內容本質是咒法,而運用此咒法之前,應修瑜伽、禪定、供養、懺悔及慈悲法。例如在《度母成就法》(Tārā-sādhana)中,除了提及吾人應修禪定、真言,以及懺悔、誓願及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外,並對禪定等予以詳細的定義。成就法所用的語言,經常是不純粹的梵文。其偈頌的明顯韻也不太正式。《成就法鬘》中所含的三一二個成就法中,有些散文極為簡短,有些是含有較長偈頌的真言,有少數是偈頌。各個成就法,都是獨立的。大部分的作者都不詳,但有一些則有作者名。這些作者大抵為七世紀至十一世紀的人。《成就法鬘》的某一寫本,係寫於西元1165年,因此該書應是編纂於十一世紀。
〔參考資料〕 《德格版西藏大藏經總目錄》(《世界佛學名著譯叢》{29}、{30});C. Bendall《Catalogueof the Buddhist Sanskrit Mss in the UniversityLibrary》(Cam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