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戒本
僧尼學處(戒條)之集錄。《四分律》《五分律》等諸廣律皆依之敷衍而成。《四分比丘戒本》載有比丘戒二五0條;《四分比丘尼戒本》載三四八條尼戒。其中,最重的罪為波羅夷,犯之者,逐出僧團。
相傳中國一地戒本之傳譯,始於曹魏‧曇柯迦羅譯出《僧祇戒心》,其後東晉‧曇摩持與竺佛念共同傳譯《十誦比丘戒本》二六0戒,然此二書皆已佚失。其後,姚秦‧鳩摩羅什譯《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劉宋‧法穎集出《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姚秦‧佛陀耶舍譯《四分僧戒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四分比丘尼戒本》;東晉‧佛陀跋陀羅譯《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東晉‧法顯與覺賢共譯《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劉宋‧佛陀什等譯《彌沙塞五分戒本》;梁‧明徵集錄《五分比丘尼戒本》;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解脫戒經》等各一卷。中國地區所傳入之戒本,種類之多,居世界各地之冠。
又,《西藏大藏經》〈甘珠爾〉中,有與比丘戒本相當的《So-so-thar-paḥi-mdo》,列有二五三戒;又有與比丘尼戒本相當的《Dge-sloṅ-maḥi so-thar-gyi-mdo》,揭示三六四戒。此外,南傳佛教(錫蘭及東南亞等地),也有銅鍱部戒本。
此外,另有從《菩薩地持論》摘出的「菩薩戒本」(曇無讖譯)、從《瑜伽師地論》摘出的「菩薩戒本」(玄奘譯)等書。
〔參考資料〕 呂澂〈諸家戒本通論〉(《呂澂佛學論著選集》(一));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