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戒門往生
由於持戒的功德而能往生極樂淨土之謂。《觀無量壽經》謂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者,當修三福,其中第二福即戒福,其文云(大正12‧341c)︰「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同經又云(大正12‧345b)︰「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按,戒門往生,原非淨土宗所常揭示之方式,但因阿彌陀佛第十九願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之誓願,故行者迴向其持戒之功德而願往生,則蒙第十九願之願力加被亦得生。因此,日僧源空《觀無量壽經釋》(《黑谷上人語錄錄》卷二所收)言(大正83‧121a)︰「若有往生志者,宜持此等諸戒,此即戒門往生意也。」
〔參考資料〕 《觀經祕決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