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戴逵


  东晋之佛教艺术家。谯国(安徽省亳县)人。字安道。博学多才,善琴、书、绘画、雕塑。在雕塑方面,氏为中国佛像造型之肇始者,所造五尊夹纻行像,与师子国(锡兰)所赠之玉佛、顾恺之所绘之“维摩图”,并称为“瓦官寺三绝”。
  氏曾以三年时间,完成木雕之丈六无量寿佛及胁侍菩萨像,供奉于会稽山阴灵宝寺。相传此像曾大放光明,道俗见之,悉发菩提心云云。绘画方面,氏善画山水、人物,尤以佛画著称。绘有文殊菩萨之壁画、弥勒像、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嵇阮十九首诗图、五天罗汉图、吴中溪山邑居图等作品。
  氏秉性高洁,常以琴书自娱。太宰武陵王晞闻其琴技优,召之,氏破琴以辞。孝武帝、王珣亦先后召之出仕,氏皆不就。著有《竹林七贤论》二卷、《戴逵集》九卷,均已佚失。仅存论述积善积恶问题之《释疑论》(收载于《广弘明集》卷二十),以及其他短篇文字若干篇,收于《艺文类聚》《全晋文》等书中。
  氏之子戴勃、戴颙,亦擅长画事。分别以山水画、佛像雕刻享有盛名。
  ◎附︰《历代名画记》卷五(摘录)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人。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元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官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尝就范宣学,范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范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阴灵宝寺,郗超观而礼之,撮香誓曰云云,既而手中香勃然烟上,极目云际,前后征拜终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
  谢云,情韵绵密,风趣巧拔,善图贤圣,百工所范,荀、卫之后,实称领袖。刘义庆云,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见之,谢本轻戴,见之但论琴书而已。戴亡咎色而说琴画愈妙,谢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惟务光当免卿此语耳。
  [参考资料] 《晋书》卷九十四;《宋书》卷九十三;《世说新语》卷三;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卷第二章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