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折伏摄受
为“折伏”与“摄受”二语的复合词。指教化引导众生的二种方法。略称伏摄、折摄。此中之“折伏”,系折破摧伏之义。即以摧伏的方法,调伏众生之心;“摄受”,为摄取容受之义。即以摄受的方法,以教法教导正善之众生,令得利益。《胜鬘经》〈十受章〉云(大正12‧217c)︰“我得力时,于彼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胜鬘经义疏》释之,谓力有二种,一是势力,二是道力。重恶即以势力折伏,轻恶即以道力摄受。息恶修善,则圣化久住。又,《法华玄义》卷六(上)云(大正33‧751b)︰
“若作折伏摄受者,佛鉴机缘,或作苦国,或作乐国,苦乐由佛,不关众生。(中略)佛以观恶慈悲与无记化化禅合,起于秽国折伏摄受四趣众生也。(中略)佛以即中慈悲与无记化化禅合,或起净国,或起秽国,折伏摄受圆界菩萨众生也。”
日本日莲宗的开祖日莲承此意趣,特以折伏为弘教之法,而大肆批评其他宗派。日莲于《开目钞》卷下谓,摄受与折伏犹如水火之差异。在无智恶人充满国土时,宜以摄受法令其接受佛教,如《法华经》的〈安乐行品〉。而在邪智谤法者较多之时,则宜应用折伏的方法,如〈常不轻品〉。譬如热时用寒水,寒时则取火云云。
[参考资料] 《众许摩诃帝经》卷十二;《瑜伽师地论》卷八十六;《法华文句》卷八(下);《胜鬘宝窟》卷上(末);《瑜伽论记》卷二十二(下);《新华严经论》卷二十四;《华严五教章》卷一;《摩诃止观》卷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