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报国寺


  (一)位于峨眉山山麓的古刹︰是一座具有一千余年历史的禅宗寺院。创建于唐代,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改名为报国寺。寺内有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物。安置于大雄宝殿与七佛殿间庭院里的铜铸佛塔,为明朝圣积寺毁于大火(民国六年,1917)后的遗物,塔高七尺,塔身铸刻四千七百尊佛像。
  (二)位于福建省建宁县的金饶山腰︰原名金饶寺,后因获朝廷支持,更名为报国寺。始建于后梁‧贞明七年(921)。内有大厅、正厅、祖堂厅、地藏楼厅、观音堂厅等。正厅是大雄宝殿,供奉有释迦佛像(高六公尺)、三接引、文殊、普贤、观音、达摩、十八罗汉等。
  (三)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报国寺前街︰创建于辽。明‧成化二年(1466)孝肃皇太后之弟在此出家,并为太后祝厘而重建,敕额大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题额大报国慈仁寺。但世俗仍称报国寺,又称双松寺。明清时为京师名刹之一,规模宏阔,前后凡七进,有殿、阁、门、宇六十余间,尤以高达三十六级的毗卢阁为最雄伟,登顶可远眺京师宫阙及西山、卢沟。正殿原有京师八宝之一的窑变观音像,但已被窃卖。清末,寺宇遭八国联军焚劫,今尚存殿宇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