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报恩寺
(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北隅︰通称北寺。据《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五、《吴地记》《续图经》等所载,吴‧赤乌年间(238~250),孙权之母吴夫人舍旧宅建通元(玄)寺;唐‧开元年间(713~741)改称开元寺;后唐‧同光三年(925),吴越王钱镠改建新寺,并将支硎山报恩寺(东晋1‧支遁创建,位苏州城西)之寺额移至新寺;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加号“万岁”,由佛日嵩住持本寺,敷演华严经疏,故本寺又受敕额曰贤首教寺。
南宋‧建炎四年(1130)寺毁于兵火。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重建,明初德严一新寺容。万历年间(1573~1615)由金‧洪恩等予以补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大殿,光绪三十三年(1907)昭三任住持,亦致力于寺观之整顿。
寺内有著名的北寺塔。据《通志》所载,系梁僧正慧所造,有十一层;建炎四年毁于兵火后,于绍兴年间(1131~1162)再创,有九层。现存之塔,乃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大修而成者。为我国二千余座塔中典型的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中国楼阁式佛塔。被誉为“姑苏诸塔之冠,江南第一名塔”。
寺中殿宇现仅存三大殿。前殿为苏州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建筑,殿内有人物、花卉等彩绘数十幅,及张士诚记功碑等历史文物,现改辟为茶庄社。中殿面阔七间,单檐硬山建筑,现为苏州市规划建设展览室。后殿面阔七间,四周有廊,现为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
(二)位于安徽省寿县古城东部︰为寿县最大的佛教寺院。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玄奘奉敕建造此寺。原名崇教禅院、东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1368~1398)改称报恩寺。现存寺宇为清代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禅堂、客堂等。主殿为歇山重檐的大雄宝殿,殿内展出唐、宋、明、清各种铜铸、泥塑、木雕的菩萨佛像,其中,明末清初的泥塑十八罗汉群像、唐代木雕的大势至菩萨像,及宋代的地藏王像皆颇珍贵。
(三)位于四川平武县内︰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天顺四年(1460)竣工。相传原为龙安府土司佥事王玺所建之仿宫廷式王府,后奏请修建为报恩寺。寺占地二点五公顷,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刻工精细,为兼具宫殿与寺院特征的古建筑。全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有天王殿,后有万佛阁,左有大悲殿,右有华严藏。其中,大悲殿内供有楠木雕千手观音像一尊,高达八公尺;大雄宝殿与万佛阁内亦有三百余平方公尺的壁画,皆为明代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