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拉玛一世(巴Rama Ⅰ;1737~1809)
泰国曼谷王朝的创始者。名昭披耶查克理(Chao Phay Chakri)。年青时尝出家为僧,与吞武里王朝(Tonburi)创始者郑王(郑信)所住的寺院为邻,二人遂结为好友。及郑王攻下大城后,由其弟帕摩诃蒙特里(PhraMaha Montri)引荐投入郑王麾下,历次征讨,立功无数,极受重用,官高爵显。西元1782年,吞武里王城等地突生叛乱,被拥立为王,简称拉玛一世,定都曼谷,创立曼谷王朝。
王于即位后,在王宫内建筑玉佛寺(Emerald Buddha Temple)供奉玉佛。又下令修建其他十三座佛寺,尝费时七年修葺菩提寺(Bodhi Temple,原为古寺)。并下令自大城、华富里、彭世洛、素可泰等地已毁坏的佛寺中,搜集古代的佛像,共得一四二八尊,加以修饰后,供奉于新建或重修过的佛寺中。1808年,自素可泰城迎请塑于素可泰王朝(约十六世纪)的六公尺大佛像,至曼谷王城新建的善见寺(Wat Sudassana)供奉。此外,王亦自命为佛法的外护者,曾公布将近十个敕令,力促比丘守持戒律及弘扬佛法。
1788年,在此王的护持下,佛教召开僧伽长老会议,决定于曼谷大舍利寺(WatMahādhātu)整理结集三藏,费时五月完成,共计三五四部(律八十部、经一六0部、论六十一部、声明差别等五十三部)。又编印其他藏经及注释分送至各地佛寺,此举助长泰国佛法研究风气的盛行。又,此王在位期间,佛教重要著述,有披耶达磨巴里差(Phya Pham-ma Prija)所著的《三界论考释》,及菩提寺颂勒温那叻僧王所撰的巴利《三藏结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