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持律(梵vinaya-dhara,藏Ḥdul-ba Ḥdsin-pa)


  又称持毗尼、知律、持律者或律师。指持律之人。意谓忆持律藏而不忘失者。例如《五分律》卷八云(大正22‧62c)︰“持律者有五事。一者诵四事至二不定法,二者诵四事乃至三十事,三者广诵二百五十戒,四者广诵二部戒,五者广诵一切律。”《四分律》卷六十云(大正22‧1009a)︰“有七法名为持律︰知犯、知不犯、知轻、知重、知有余、知无余、广诵二部戒毗尼,是为七。”此谓诵持律藏且善知戒之持犯轻重等,名为持律。
  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五所述,优波离比丘知罪、知无罪、知重、知轻、知覆、知不覆、知可治、知不可治、知得清净、知不得清,得四禅功德,住现法乐,得天眼、天耳、宿命通,尽有漏得无漏;又因成就如是十四法,故名为“持律第一”。
  诸律中,说示持律功德的律典颇多;如《四分律》卷五十九云(大正22‧1004b)︰“持律人有五功德︰戒品坚牢、善胜诸冤、于众中决断无畏、若有疑悔能开解、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是为五。”《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六(大正24‧785c )云︰“若学比尼者有五德、有六德、有七德、有八德、有九德、有十德、有十一德。何谓为五德?一者身自护戒,二者能断他疑,三者入众无畏,四者能伏怨家,五者令正法久住。(中略)云何持律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法,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畜沙弥。(中略)有五德六德,僧成律师十一德。”
  [参考资料] 《增一阿含经》卷三;《决定毗尼经》;《五分律》卷十八;《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萨婆多毗尼摩得勒伽》卷七;《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之一、卷上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