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指导论(巴Netti-pakaraṇa)
锡兰巴利典籍。系一部指导注经者的著作,书中提出十六范畴(hāra)、五方法(naya)、十八根本句(mulapada)等纲要,以导引注释者在注释经典时,能从各方面检讨经典,藉此反省经典中的真义,并使经典的意义正确无误地传至后世。全书分为四章,即︰(1)范畴的分别(hāravibhaṅga),说明各范畴的特征。(2)范畴的应用(hārasampāta),将经典节节分解,配属于各个范畴。(3)方法的缘起(nayasamuṭṭhāna),说明五方法。(4)教说的起点(sāsanapaṭṭhāna),以十八根本句将经典分为各种类别。
本书作者未详。自本书序章与各章的后语,以及达磨波罗(Dhammapāla)注释书中的记述看来,本书的作者似为佛陀的直传弟子摩诃迦旃延(Mahākaccāyana);然近代学者推论,应系后世的南印度学者假托其名而作。至于其成立年代,依其原典校订者哈代(E.Hardy)的说法,约成书于西元元年前后。又,觉音《中部注》中,尝引用本书的字句。据此可知,本书于西元五世纪时已传入锡兰。西元1902年,哈代透过“巴利圣典协会”,将本书原典校订出版。1962年,兰那摩利长老(ñāṇamoli Thera)出版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