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接足礼


  古代印度人表示最高敬意的礼拜方式。即以两手承接受礼者之双足,并以自己的头面接触之。又称为头面礼足,或稽首礼足,略称头面礼、稽首礼。此与五体投地、顶礼相同。《观无量寿经》曾述及韦提夫人接足作礼阿弥陀佛,《胜鬘经》亦说胜鬘夫人头面接足作礼释迦佛,《大智度论》卷十作头面接足,《俱舍论》卷一作稽首接足。关于接足礼的姿势,古有二说,一说捉对方的脚,仰开两掌,承接其足;另一相反说法是覆开两掌,以触其足。
  至于接足礼的意义,《大智度论》卷十曾云(大正25‧130c)︰
  “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复次有下、中、上礼,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头面礼足是上供养。”
  然而《大乘义章》解释稽首,说“稽”是“至”,“首”是“头”,以首至地故名稽首。亦即跪拜时叩头至地之谓。这是随中国礼俗所作的说明。
  另外,有对空中所现之佛作接足礼者。如《观无量寿经》《胜鬘经》皆有所载。《胜鬘宝窟》谓此种接足礼,系以内心之运想而言“接”。然《观经疏》〈定善义〉则谓(卍续32‧726上)︰“但以圣力冥加,彼佛现时,得蒙稽首。”前者是说心作其想,后者是认为依佛力而得。
  [参考资料] 《胜鬘宝窟》卷上(本);《大乘义章》卷四〈归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