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摩那埵(梵mānāpya,巴mānatta,藏mgu-bar-bya-ba)
犯僧残罪时令忏悔灭罪的方法。又作摩那卑也、摩那垛。意译悦众意、意喜、好、下意、遍净、折伏贡高。又称六夜摩那埵、摩那埵羯磨。即犯僧残时,立即发露忏悔,限六日六夜别住他处,为众僧行苦役(包括清理塔、僧房、大小行处等清洁工作),虽入僧团中,亦不得与他人谈论,须谨慎忏悔,令众僧欢喜。
《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一)云(大正40‧47c)︰“摩那埵者,翻为悦众意,随顺僧教,咸怀欢喜。”《毗尼母经》卷二云(大正24‧811b)︰
“摩那埵者,前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由前喜故,与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喜者,观此人所行法不复还犯,众僧叹言︰此人因此改悔,更不起烦恼成清净人也。是故喜耳。”
[参考资料] 《五分律》卷二十三〈羯磨法〉;《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四;《四分律》卷四十五;《十诵律》卷三十二;《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五、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