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放水灯


  佛教仪式之一。为救渡水中孤魂而设,多于七月十五日行之。即于纸扎之莲华灯中书写孤魂名,并安以蜡烛及线香,在主法事僧侣的念诵声中,逐一放莲华灯于水中以迎孤魂。从而将受请而来之孤魂导往普施坛之寒林所(寒林,乃系梵语śīta-vana之译,意为墓地,唯此处系指亡魂牌位),为诵经咒,祈其往生。《黄檗清规》〈讽诵章第六〉云(大正82‧772c)︰“将放水灯,备斋筵几案法器于舟中。及夜,忏主率众登舟念蒙山施食科。念毕放灯不得喧哗戏笑。盖欲赈潜水府冥灵沉沦之苦,非游戏也。”
  此一仪式可能系自道教仪式演化而来,然其详已不可考。自前引《黄檗清规》观之,可知明代福建福州黄檗山万福寺已有此等仪式。又,云南于中元节所行之“放活灯”、杭州中元节之“照冥”及杭州天竺寺于六月十九日观音诞辰前夜在西湖施放莲华灯之情形大抵与此相同。至于台湾于中元节所行之放水灯则较具道教色彩。
  [参考资料] 镰田茂雄《中国の佛教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