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教相
(一)指佛所说教义之相状︰亦即各种教义的特质、差异。《法华玄义》卷一(上)云(大正33‧683b)︰“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又,阐释、区别此教相者,称为教相判释,或略称教判、判教。
天台宗认为《法华经》与《法华》以前诸经在教相上有三种差异,称为“三种教相”或“教相三意”。即︰
(1)根性融不融相︰众生根性有融不融(即利钝)之别,故教有半满权实、渐顿五味等之施设。五时八教判释所论者即是。
(2)化导始终不始终相︰谓余教当机益物,故未明如来设化之大意,而《法华经》具说种、熟、脱三益,即昔于大通智胜佛之所植下顿渐不定之种子。后调伏长养而成熟之、度脱之。并且又下种、成熟、度脱。种、熟、脱三益连续不息,阐明三世益物化导之始终。
(3)师弟远近不远近相︰众经皆说师于菩提树下成道时实智始满,起道树始施权智,而《法华经》说师之权实二智于菩提树下之前早已成满。又诸经说二乘弟子不得入实智,亦不能施权智,而《法华经》明示弟子入实甚久,亦先解而行权。道树之前,师与弟子权实长远。
(二)指教法的理论方面︰相对于此,教法之实践法门称为观心、观道、安心、事相等。如法相宗立有教相、观道二门;天台宗有教相、观心二门;日本净土真宗有教相、安心二门。另外,密教称教义方面有组织的解释研究为教相。其威仪、行法等实际上的修法为事相。
[参考资料] 《法华玄义释签》卷一;阪本幸男(等)《法华经の中国的展开》。(二)《大日经》卷二〈〈具缘品〉;《大日经疏》卷七;圆仁《金刚顶大教王经疏》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