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教禅二宗
教宗与禅宗的并称。又称宗门教下。即依佛之言教开解立行的宗派,称为教宗,或教下,如天台宗、华严宗等即是。另一方面,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认为佛之境地非言语所能表现,应依实践以心传心者,称为禅宗,或宗门。
唐代禅宗勃兴,势力渐张,后遂有教禅二者相对之说。然而澄观、宗密等,认为教者禅者互相是非,皆属偏见。因此,乃提倡教禅二宗应和融一致。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云(大正48‧400b)︰
“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中略)今时弟子彼此迷源,修心者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别法,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之本意。”
虽然教、禅二宗之相互排诋,不合佛教和合僧团之本意。但是二者在修行方法、教义之着重点等方面,确有相当大的不同。因此,宋代以后,教、禅二宗逐渐成为对佛教信仰方式的分类。其情形与密教兴起之后,佛教有显教、密教之分类相似。当时,在寺院方面,属于禅宗者谓之禅院,属于教下者谓之教寺。另外,专弘戒律者,则称为律院。此外,相对于禅宗丛林之有清规,教寺也自有清规之设。如元代天台宗僧自庆,即编有属于教寺之《教苑清规》。
[参考资料] 《万善同归集》卷三;《芝园集》卷下;《佛祖统纪》卷五十三;《神僧传》卷九;《释氏稽古略》卷四;《山家正统学则》卷上;镰田茂雄《宗密教学の思想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