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教观二门


  教相门与观相门的并称。详称教门观门,略称教观。“教”即教相,指分判佛一代所说教门之相,以之为建立宗旨的教义理论。“观”即观行,指实践方法。盖教观二门,即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任何宗派皆有此二者。如法相宗有教相与观道,密教有教相与事相。然天台宗则特别以之为宗义之要目。该宗以五时八教为教,以三观十乘为观,并主张此二者相资,则可成妙解妙行。《法华玄义》卷八(下)云(大正33‧784b)︰“闻教而观,观教而闻,教观相资则通入成门。”在天台三大部中,《法华玄义》及《法华文句》二部以论述教相门为主,而傍及观行。《摩诃止观》则以观行为主,而傍说教相。故天台宗以“教观双美”为世所称。
  智旭曾于《教观纲宗释义》书中说明此二门。谓佛祖之宗要唯教观,教者圣人被下之言,观者禀教修行之法。教网万殊,大纲唯八。其中藏、通、别、圆四教乃教门之纲目。依教设观亦是万殊,而析空、体空、次第、一心等四观即为观门之纲目。此外,智旭又述及教观之关系,云(卍续101‧971上)︰
  “问︰教观止约自行化他,本无二理。何得云有教无观,有观无教耶?答︰得意之人举一教字,教为法界,便具观法,不必更别言观。举一观字,观为法界,便具教法,不必更别言教。只因众生但认语言为教,不能与观相应,但认工夫为观,不能与教相应。故设做工夫不以教印,则盲修瞎炼,未免行邪险径,名之为殆,犹所云思而不学也。设学文字,不解观心,则说食数宝,究竟茫无受用,名之为罔,犹所云学而不思也。”
  [参考资料] 《法华经文句》卷八之三;《四教义》卷一;《十不二门》;《止观大意》;《台宗纲要》;《教观纲宗》;《八宗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