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文殊会


  指日本每年七月八日供养文殊菩萨的法会。其目的为祈求诸人得蒙法益,或令孤独者得养育。以勤操、泰善在畿内私设为始。
  淳和天皇时(824~833),勤操、泰善鉴于《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载(大正14‧481a)︰
  “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中略)若欲供养修福业者,即自化身,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至行者前,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当行慈心,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
  遂于畿内群邑私设文殊会,备办饮食等赈济贫者。天长四年(827)勤操逝世,泰善为使文殊会得以继续举行,乃奏请朝廷敕许之。天长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朝廷下“太政官符”令于京畿七道诸国,规定每年七月八日设文殊会,在会期前后三日禁断杀生,届会期当日,会众在受三归五戒后,称念药师及文殊宝号各一百遍。并于是日,施给贫者及兼修堂塔经藏等之破损。
  除东寺、西寺外,其他各地的文殊会均于平安末期既已废绝。
  [参考资料]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三宝绘词》下;《小野宫年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