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方汉岩(1876~1951)


  朝鲜僧。江原道华川人。名重远,汉岩为其号。自幼即对宇宙与人间之根源产生怀疑,虽经十余年之涉猎经、史、子、集,仍未得解。二十二岁时,上金刚山,就长安寺行凛剃发。一日,于神溪寺普云讲会中,读普昭国师之《修心诀》而有所悟。此后,乃不再透过经典研究以参禅,乃与涵海云游四方。尝至星州青岩寺修道庵,听闻镜虚和尚之禅理,遂得开眼。幼时之疑问一时解开。其时年二十四。之后,游历全国。三十岁,任梁山通度寺内院禅院之祖室。五年后,入平南孟山牛头庵坐禅。三十九岁,从胜林受比丘戒,受惺牛之法。五十岁以后至示寂之二十七年间,于江原道五台山上院寺专念修道,未曾出寺门一步。
  著书有《一钵录》一卷。但此书在1947年上院寺火灾时亦被烧毁,现已不传。今唯传另一著述《先呼镜虚和尚行状》,及与镜峰禅师问答的书简文字二十三篇。曾任曹溪宗第一代宗正,弟子颇多。如普门、暖庵、吞虚等皆为有学德者。1959年,弟子吞虚等于上院寺为建浮屠,并立“大韩佛教曹溪宗宗正汉岩大宗师浮屠碑”。
  [参考资料] 姜昔珠、朴敬勋《佛教近世百年》;《汉岩碑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