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旃陀罗(梵caṇḍāla、cāṇḍāla,巴caṇḍāla、cāṇḍāla,藏maḥdoms-na gñis-ka gdol-pa、hḍom-na caṇ-ḍala-gtum-byed-du gdgas)


  印度种姓之一。是位居首陀罗之下的贱民阶级。又作旃荼罗、扇提罗、旃提罗。意译严炽、暴厉、执恶、暴恶、屠者、杀者,或险恶人、执暴恶人、主杀人、治狗人。
  据《高僧法显传》所载(大正51‧859b)︰“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店及沽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旃荼罗、渔猎师卖肉耳。”又,《玄应音义》卷六云︰“旃陀罗,此言讹也,正言旃荼罗。此译云严炽,一云主杀人。谓,屠杀者种类之总名也。其人若行则摇铃自标,或杖头之竹。若不然王则与罪也。”可知旃陀罗是狱卒、御坊、刽子手的总称。此类人不可住在村镇中。当行于路上时,须摇铃杖竹,自我标示,令人见而不触其秽。另据《摩奴法典》第十章第十二节所记,旃陀罗系父为首陀罗、母为婆罗门的混血杂种。
  在印度,旃陀罗被认为是极恶卑贱的种族,古来最被轻视。《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云(大正9‧37a)︰“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又《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1a)︰“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此等所说,系暂时随顺世俗之说法,实则佛教之精神是“四姓平等”的。如《摩登伽经》卷上即叙述婆罗门与旃陀罗等,并无任何区别,而提倡四姓平等之观念。
  [参考资料]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放光般若经》卷十四〈阿惟越致相品〉;《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0一;《法华玄赞》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