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住处涅槃(梵apratiṣṭhita-nirvāṇa,藏mi-gnas-paḥi mya-ṅan-las Ḥdas-pa)
“不耽着生死或涅槃”的涅槃。菩萨为大悲故,不住于涅槃;依般若故,不住于生死,所以说菩萨的涅槃是无住处涅槃。《摄大乘论》卷十三(大正31‧247a)︰“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释曰︰(中略)菩萨不见生死涅槃异。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别生死则住生死,若分别涅槃则住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无所分别故无所住。”论中并列菩萨乘有︰本来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有余、无余等四种涅槃。又,《成唯识论》卷十云(大正31‧55b)︰“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附︰印顺〈涅槃无住义〉(摘录自《摄大乘论讲记》第八章第二节)
颂文︰“于生死涅槃,若起平等智,尔时由此证,生死即涅槃。由是于生死,非舍非不舍;亦即于涅槃,非得非不得。”
讲记︰这转依解脱就是无住涅槃。什么是无住?为什么能无住呢?菩萨“于生死涅槃”的二法中,“若起平等”的无分别“智”,就能知道生死涅槃无差别。生死涅槃没有固定的自性,随染而成为生死,生死是遍计执性,它本来寂静,与随净转显的涅槃平等无二。所以平等智起“时,由此”便能“证”知“生死即涅槃”,于生死中见为寂静。生死既然与涅槃平等,那末“于生死”法便没有什么可舍的了──“非舍”;但烦恼的错觉,使众生在无生死中受生死,菩萨如实的证达,虽不舍生死,也不像众生的受生死苦逼,所以也“非不舍”。生死既非舍非不舍,既本来涅槃,离生死没有涅槃可证,所以也“即于涅槃”法,“非”有另一法可“得”。既见到生死的寂静,证得涅槃与众生不同,所以也“非不得”。菩萨的无住涅槃如此,所以能不舍生死,不着涅槃,尽未来际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