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住(梵aniketa,藏gnas-med-pa)(1)
不住著于某一实体(或实性)之意。为“空”之一种状态。《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云(大正14‧547c)︰“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注维摩诘》卷上载罗什之解说(大正38‧386c)︰
“法无自性,缘感而起。当其未起,莫知所寄,莫知所寄故无所住。无所住故则非有无,非有无而为有无之本。无住则穷其原更无所出,故曰无本。无本而为物之本,故言立一切法也。”
此谓诸法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所住。诸法不可谓“有无”,然为“有无”之本。《大宝积经》卷四亦云(大正11‧21c)︰
“一切诸法无有所住,亦不可见,无异性故。是故诸法无住无依,但以名字施设而有。彼皆空寂无有自性,无住而住。”
[参考资料] 《大品般若经》卷五、卷二十一、卷二十六;《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卷八十二、卷九十二;《成唯识论》卷十;《摩诃止观》卷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