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烦天(梵Avṛiha,巴Aviha,藏Mi-che-ba)
又作不烦天、无繁天、无大求天、无求天、无广天、不广天、无造天、无诳天、无希望天或无所触天。色界十八天之一,五净居天之一,即指第四禅中的第五天。此天之天众离欲界苦、色界乐,不令苦乐烦扰身心,故名无烦天。《立世阿毗昙论》卷六云(大正32‧198c)︰
“昔在因地不损恼他,无妨碍意,无相逼意。因前善现,及此业故,是故名不烦。”
《顺正理论》卷二十一云(大正29‧456c)︰
“繁谓繁杂,或谓繁广。无繁杂中此最初故,繁广天中此最劣故,说名无繁,或名无求,不求趣入无色界故。”
关于此天的寿量,《大楼炭经》卷四谓十劫,《长阿含经》卷二十〈忉利天品〉、《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彰所知论》卷上等谓一千劫,《立世阿毗昙论》卷七谓四千大劫。此天的身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彰所知论》卷上等谓一千由旬。又,《长阿含经》卷二十等书以为此天位列第四禅中第五天,但《立世阿毗昙论》卷六将此天列于第三天。
[参考资料] 《大楼炭经》卷一,《集异门足论》卷十四;《瑜伽师地论》卷四、卷三十七;《杂阿毗昙心论》卷七;《俱舍论》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