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畏山寺(巴Abhayagiri-vihāra)
斯里兰卡著名的古刹。音译阿跋耶祇厘。位于阿㝹罗陀补罗(Anuradhapura)城的北部。西元前一世纪,婆他伽马尼(Vaṭṭaga-manī)王创建。其后诸王亦常加扩建。
无畏山寺原属大寺派,后独立而另形成无畏山寺派,而与大寺形成对峙的局势。大寺是斯里兰卡小乘佛教的中心,始终扮演着维护传统的角色;而无畏山寺则采取与印度各佛教教派交流的进步态度,并且接纳大乘佛教。故无畏山寺曾一度拥有五千位僧侣,并有各国的留学生聚集于此,其繁盛情况凌驾于大寺之上。
在十二世纪时,波洛罗摩婆诃一世(Pa-rakkamabāhu Ⅰ)下令将本寺并入大寺派。十三世纪时,与阿[少/兔]罗陀补罗城同时被毁。目前,仅存大塔、部分遗迹等。
塔之半径一八0呎,高二四四呎。据云当时塔高四五0呎,为该岛第一高塔。《高僧法显传》载(大正51‧864c)︰
“王于城北迹上起大塔,高四十丈,金银庄挍,众宝合成。塔边复起一僧伽蓝,名无畏山,有五千僧。起一佛殿,金银刻镂,悉以众宝。中有一青玉像,高三丈许,通身七宝焰光,威相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