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相(684~762)(2)


  新罗禅僧。中国净众宗之大成者。俗姓金,又称金和上(尚)。号松溪。圣德王(702~736)时,于郡南寺得度。圣德王二十七年(728)入唐。初住禅定寺,后入蜀参纯德寺之智诜(五祖弘忍门下),师事处寂(智诜之弟子),赐名无相,获传衣钵。后居天谷山之岩下,被草衣、节饮食,食尽而以土为食,猛兽为其行所感而护卫之。后受成都县令杨笠之请,住净众寺,开演禅法,化导二十余年。宝应元年(762)五月付嘱弟子无住。五月十九日坐化,年七十九,塔名“东海大师塔”。
  师每年十二月及正月皆设道场说法,先教礼忏、引声念佛,后传无忆、无念、莫妄三句,并将此三句配以戒、定、慧三学。后世称其法系为净众宗,其传承系列如次︰智诜处寂无相无住。
  ◎附︰《历代法宝记》(摘录)
  金和上每年十二月、正月,与四众百千万人受缘,严设道场处,高座说法。先教引声念佛,尽一气念,绝声停念讫,云︰无忆、无念、莫妄。无忆是戒,无念是定,莫妄是惠。此三句语即是总持门。又云︰念不起犹如镜面能照万像,念起犹如镜背即不能照见。又云︰须分明知起知灭,此不间断即是见佛。譬如二人同行俱至他国,其父将书教诲,一人得书寻读已毕,顺其父教不行非法;一人得书寻读已毕,不依教示炽行诸恶。一切众生依无念者是孝顺之子,著文字者是不孝之子。又云︰譬如有人醉酒而卧,其母来唤,欲令还家。其子为醉迷乱,恶骂其母。一切众生无明酒醉,不信自身见性成佛。
  又《起信论》云︰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无念即是真如门,有念即生灭门。又云︰无明头出,般若头没;无明头没,波般若头出。又引《涅槃经》云︰家犬野鹿。家犬喻妄相,野鹿喻佛性。又云︰绫本来是丝,无明文字,巧儿织成,乃有文字,后折却还是本然丝。丝喻佛性,文字喻妄相。又云︰水不离波,波不离水。波喻妄念,水喻佛性。又云︰担麻人转逢银所,一人舍麻取银,余人言,我担麻已定,终不能弃麻取银。又至金所,弃银取金,诸人云,我担麻已定,我终不弃麻取金。金喻涅槃,麻喻生死。
  又云︰我此三句语是达摩祖师本传教法,不言是诜和上、唐和上所说。又言︰许弟子有胜师之义,缘诜、唐二和上不说了教,曲承信衣,金和上所以不引诜、唐二和上说处。每常座下教戒真言,我达摩祖师所传此三句语是总持门,念不起是戒门,念不起是定门,念不起(是)惠门,无念即是戒定惠具足。过去、未来、现在恒沙诸佛皆从此门入。若更有别门,无有是处。
  [参考资料]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宋高僧传》卷十九;《神僧传》卷七;《景德传灯录》卷四;李能和《朝鲜佛教通史》;冉云华〈东海大师无相传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印顺《中国禅宗史》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