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无碍解道(巴Paṭisambhida-magga)


  南传巴利圣典。《小部》第十二经。本书采实践修行的立场分类论述有关修道解脱的诸多事项。全书由三品三十论组成,各品以摄颂作结,其概要如下︰
  (1)〈大品〉︰包含智、见、安般、根、解脱、趣、业、颠倒、道、醍醐味等十论,为全书的核心。广泛探讨七十三种智、恶见、五根、三解脱、六十八解脱、业与异熟、四颠倒、四向四道、梵行醍醐(八正道)等。
  (2)〈双结品〉︰包含双结、谛、觉支、慈、离欲、无碍解、法轮、出世间、力、空等十论。广泛探讨止观的修习、四谛与十二缘起、七觉支、修习慈的心解脱之十一功德与三遍满、离欲与四道四果、四无碍解及法轮、出世间、五力、六十八力、二十五空等。
  (3)〈慧品〉︰包含大慧、神通、现观、离、行、示导、齐首、念住、正观、本母等十论。广泛探讨诸慧、十神通、现观、五离、五离贪、五止灭、五遗、三种八行、三示导、齐首义智、四念住、无常苦无我三观等。
  本书虽列属经藏,但其内容、形式则都具备论书的格式,仅〈大品〉之第四等六论开头具备“如是我闻”等经典形式。所列举的论目主要取自巴利律藏和经藏的《长》《增支》《相应》诸经,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本书是《法集论》(Dhammasaṅgaṇi)和《分别论》(Vibhaṅga)的先驱。然如严格地说,书中之比较简洁的部份,始可视为阿毗达磨的起源。
  本书有泰勒(A. C. Taylor)出版的原文本(P. T. S.,1905~1907)、洪特(M. Hunt)的索引(J. R. A. S.,1908)、渡边照宏的日译本(收录于《南传大藏经》第四十、四十一卷);注释本有摩诃男(Mahānāma)《显扬正法论》(Saddhamma-ppakāsinī)。
  [参考资料] 《善见律毗婆沙》卷一;水野弘元《南方上座部论书解说》;B. C. Law《A History ofPali Literature》;G. P. Malalasekera《Dictionary ofPali Proper N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