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日光山
位于日本□木县,为修验道之灵山。古称二荒山、补陀落山。关于其来源,相传天平神护二年(766)胜道来山建四本龙寺,安奉千手观音及五大明王像。其后,胜道又建中禅寺、二荒权现社(中宫祠)。后世续有空海、圆仁等来山建寺。圆仁以后,因仁明天皇之敕,本山改隶天台宗。
早于弘仁元年(810)时,帝赐“满愿寺”名号及若干寺领。弘仁八年,教旻奉敕任首任座主。嘉祥年间(848~851)昌禅开创三十六坊,而以四本龙寺为本院,整顿日光三社大权现。至镰仓时代,第二十三代座主辨觉建光明院为一山之本院,并受赐光明院。其后惯例以光明院主为座主。又第二十五代尊家建宿院并兼管胜长寿院。因此以后也称座主为胜长寿院。应永二十七年(1420)慈玄退职后,光明院不复任座主职,改由座禅院掌理法务。天正十八年(1590)丰臣秀吉没收寺领,寺门因而中衰。至庆长十八年(1613),天海住持座禅院时中兴本山。元和三年(1617),德川家康的遗骸自久能山改葬于本山,天皇敕赐家康为东照大权现。宽永元年(1624)家光下令改建祖庙,正保三年(1646),后光明天皇遣使奉币,后成常例。
承应三年(1654),江户宽永寺的守澄法亲王继任本山门主,兼掌东睿山,此后历代法亲王皆嗣承座主一职。明历元年(1655)后水尾天皇赐号本坊为轮王寺。其后直至明治维新,本山与比睿、东睿二山并称天台宗三山,寺运极隆盛。但日光的修验道因而衰退,与修验道有关的行法,在明治维新后仅残存知名的强饭式、延年舞,至于三峰五禅顶等回峰行皆已不存。
明治四年(1871)施行神佛分离政策时,东宫权现被改为二荒山神社。本宫权现、中禅寺、泷尾权现、寂光权现、清泷权现均属二荒山神社。又废除轮王寺号,恢复满愿寺之称。其后曾屡次重建各堂宇。至明治十六年复称轮王寺,废除宽永寺之兼任。今尚存为数颇多的堂宇,如本堂(轮王寺)、二荒山别宫(旧本宫)、四本龙寺、三重塔、开山堂等。其中东照宫之结构极壮丽,混合神社、佛寺两式之建筑,被列为国宝。又本山内有木造千手观音立像、铁多宝塔、铜镜、绀纸金泥《阿弥陀经》等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