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Japanese Association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佛学(含印度研究)学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全国弥漫着研究印度学、佛教学的风气。各种学术会议一再地举行。而与印度哲学、印度文学、佛教学、佛教史学有关的学者,也殷切期望设立学会。
昭和二十六年(1951),著名学者山口益、水野弘元、结城令闻、宫本正尊等人,成立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同年十月十五日于东京大学举行创立总会。会中决定会则、理监事与营运方针,学会乃告正式运作。二十七年一月,本会加入日本学术会议,成为全国学会联合体的一部分。同年七月首度发行会刊《印度学佛教学研究》(Journal o f Indian andBuddhist Studies)。十月在东京大学举行第一次学术大会,发表研究成果者共计七十余位。所发表的作品,收录于翌年三月发行的第二期会刊。其后每年之学术大会,由各大学轮流主办。会刊每年印行二册,页数约六五0页至八百页之间。内文包括九十余篇至一百八十余篇不等。
学会的运作以会员组织为主,凡缴费者即成会员,可发表研究成果和获赠会刊。办事处设在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梵文学研究室。第一任理事长为宫本正尊。
◎附︰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简介
成立缘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战之后,日本学术界为了迎应国际思想文化学术的交流,而成立“日本学术会议”。此学术会议由人文({1}文、哲、史、教等)社会({2}法{3}经)自然({4}理{5}工{6}农{7}医)等七部分构成。而首先展开学会活动的“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就是属于七部之中第一部的“文学、哲学、史学连合会”的全国学会连合体。
1951年十月十五日,日本印度学及佛教学研究学者宫本正尊、金仓圆照、山口益、水野弘元、结城令闻、花山信胜、平川彰、阪本幸男、西义雄、干潟龙祥、□直四郎、长井真琴等人,于东京大学山上会议所创立“日本印度学佛教学学会”总会,审议会则,选举负责人员。网罗日本全国的国立大学、佛教各宗立大学、私立大学的专门学者,从事学术的研究,期孕育一对世界文化最有贡献之学会。
学会会则
第一条 (名称)本会称为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
第二条 (事务所)本会的本部事务所设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研究室。
第三条 (目的)本会以联络印度学及佛教学的有关研究团体和个人,并促进此学之发达普及为目的。
第四条 (事业)本会为达到第三条之目的,从事下列诸事业︰
(一)学术上的研究调查。(二)召开学术大会、讲演会、研究会及其他集会。(三)发行会刊“印度学佛教学研究”。(四)援助会员研究。(五)连络“日本学术会议”、“文学、哲学、史学学会”、“日本佛教学会”及“日本宗教学会”。(六)其他必要事业。
第五条 (会员)赞同本会之目的者,得为本会会员。
第六条 会员分为下列三种︰
(一)普通会员(二)维持会员(三)名誉会员
注︰普通会员加入办法,只要填写学会规定的表格,缴纳会费即可。资格并没有严格限制。且外国人亦可参加。
第七条 普通会员和维持会员必须缴纳会费,名誉会员为对本会在精神上物质上具有功绩,经理事会推选者。会费的规定另行订立。
第八条 会员得享有本会刊行物(学会刊物每年出版二册)、出席集会(即“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并且能够在此集会中发表个人之研究,且将此研究刊行于学会志(本会学报)上。
第九条 (干部)本会干部如下︰
(一)理事长一名。(二)理事若干名。(三)评议员若干名。(四)监事二名。(五)干事若干名。
第十条 (理事长)理事长由理事之中互相选出,理事长代表本会,统理会务。
第十一条 (理事)理事由评议员中互相选出,理事组织理事会处理会务。
第十二条 (评议员)评议员由总会中互相选出。
第十三条 (监事)监事由评议员中互相选出,监事于出席理事会中可以陈述意见。
第十四条 (干事)干事由理事长于会员之中遴选产生,担当会务。
第十五条 (干部任期)干部之任期二年,然重任者可延期。
第十六条 (经费)本会经费来源︰会费、寄付金(即捐赠金)及其他收入。剩余金及寄付金累积做为基金。
注︰寄付金(乃各宗派寺院和民间财界捐赠)另有负担金(各大学平均分担)及文部省科学研究费成果刊行费补助金。
第十七条 (年度)本会的年度为每年四月一日起至翌年三月三十一日止。
第十八条 (支部)本会得设立支部,细则另定。
第十九条 (会则变更)本会则若有变更,由评议员开会议决。
第二十条 (实施)本会则由1951年十月十五日开始实施。
学会志“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的刊行1952年七月,将会员发表论文编印成册,刊行学会志。并定名为“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每年发行二册。会员得享有此刊物。最初发行时为七百部,至现在则已有数千册。此刊物除了会员得以持有之外,并寄赠给海外著名学者、大学、研究所、图书馆。
学会赏(学会奖)的设立1957年七月六日,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在高野山大学召开第八届学术大会会员总会,为了纪念学会创立五周年,并奖励新进研究者,特别设立“学会赏”。
考选办法︰凡参加学会为普通会员,其前年度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学会志,或者其他学术杂志,具独创性之优越业绩者,经由学会评议员投票选举,理事会中讨论,再由理事长决定。原则上每年选出三名至五名,并发给熨。1958年六月七日第一回颁授学会赏,受赏者计有三枝充德、宫阪宥胜,井ノ口泰淳等七名。之后如梶山雄一、金冈秀友、镰田茂雄、樱部健、高崎直道、冢本启祥、服部正明、早岛镜正、前田惠学、前田专学、柳田圣山等学者,都曾经受赏。1975年,由于“日本学术会议事务局”,在颁给“学协会的学术赏”之中,除了奖金之外,并颁给奖状、奖牌,因此学会从第一回开始,追加颁给受赏者奖状,1974年学会并曾出版《学会赏受赏者名簿》。
科学研究费1957年日本学术会议研究会委员会设立“讲座研究费”和“科学研究费”。由文部省(即教育部)发给奖金,奖励学术研究界。前者为奖励各国立、公立大学教授及学生之研究费。后者为日本为振兴科学研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等)所颁给之研究费。“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每年也接受此研究费。佛教研究界受奖励对象分为下列几种︰(以下奖金额皆为日币,数目可能随年代调整,此处所列,仅供参考。)
(1)大型学术用书或工具书之编辑︰每年颁给三百万元,数年之内必须完成,为因应国际需要之学术用书。例如︰“大藏经学术性总索引”(已刊行之“南传大藏经总索引”──水野弘元,即属此)、“梵汉藏巴英日对照、佛教梵语的总括性研究”、“西域文化研究”、“大正新修大藏经总索引”。
(2)综合研究︰每年平均发给数百万元,约十位研究者,二年至三年完成之研究。例如︰“空观的思想史研究”、“佛教伦理思想的研究”、“佛教论理学的研究”、“佛教的意识问题”、“禅和世界文化”、“南方佛教的调查研究”、“亚洲佛教美术样式的研究”、“中国佛教人名的总括性研究”、“佛教固有名词的总括性研究”……等等。综合研究中有“特别综合研究”,例如亚洲诸问题的研究。
(3)机关研究︰每年颁给二百万以上,以机关、学校团体为单位,数年间必须完成者。例如“西藏及周边地域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东京大学、“以敦煌文书为中心的东西文化交流之研究”──东北大学、“佛教术语现代化之研究”──东洋大学等等。
(4)个人研究︰每年平均颁给十万元左右,为个人的研究,在二、三年之内完成者。如《中国南北朝佛教思想史的研究》(镰田茂雄)、《中国禅宗的教团史研究》(镜岛元隆)、《日唐佛教交涉史》(田村圆澄)……等等,此种研究数目最多。
(5)奖励研究︰每年发给三万元至六万元,奖励中小学教员而从事佛教研究者。如《敦煌佛教的史学性研究──以敦煌出土的藏语文献为依据》(上山大峻)
(6)海外学术调查︰发给大批款项(一千万左右),派出学者至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调查。如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教授水野清一,曾至伊朗等地调查。
(7)研究成果刊行费︰由文部省发给奖金,奖助出版学术定期刊行物,例如“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的学会志“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每年由文部省接受十七万左右的辅助金。
除了国家文部省的奖金之外,民间财团法人也经常设奖金,奖励学术界刊行学术图书。如“恩赐赏”、“学士院赏”、“朝日赏”、“每日赏”、“读卖赏”(后三者为日本三大报纸)等等。
附︰有关日本各种学术赏金,1968年一月,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学术月报”出有特集〈学术关系授赏〉,内有详细介绍。
又,每一次的学术发表大会情况如下︰
(一)时间︰二日
(1)第一日
{1}研究发表──上午九时至十二时,下午一时至四时,每人发表十五分,接受质问五分。发表内容分成数部会(如印度、中国、日本等),分别在各个室内发表。每一部会并有“司会”数人,轮流主持发表会。
{2}理事会──正午十二时至下午一时。
{3}纪念摄影──下午四时半。
{4}会员总会──下午五时至七时。
{5}恳亲会──下午七时至九时。
(2)第二日
{1}研究发表──同第一日
{2}理事会──同第一日
(二)会场︰由日本各大学轮流召开。注︰各内容及时间,应需要而有所变更。
┌在东京大学召开
第一次学术大会┼七十五人发表
├分为三部会
└1952年十月二十五、二十六日
┌在佛教大学召开
第二十九次学术大会┼三八八人发表
├分为十部会
└1978年七月十一、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