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日莲宗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为最具日本特色的佛教宗派。日莲(1222~1282)依据《妙法莲华经》所开创。相对于天台宗重视《法华经》中属于迹门的〈方便品〉,本宗以本门的〈寿量品〉为中心。又称法华宗、佛立宗、日莲法华宗。现今以身延山久远寺为祖山,主张本迹一致的系统称为日莲宗,主张本迹胜劣的系统号为法华宗(又分门派)、日莲正宗等。
  本宗定《法华经》〈寿量品〉为一经之中心,认为佛教之真髓存在于“妙法莲华经”五字中,主张唱题成佛。在教相上,立教、机、时、国、序等五纲教判,认为《法华经》是释尊一代教法中最殊胜者(教),以未植佛种之本未有善者为对象(机),适合于末法时代(时),更适宜弘传于日本(国),且合乎由小乘入大乘之教法的传布顺序(序)。
  在实践方面,立本门之本尊、题目、戒坛等三大秘法。本门的本尊即〈寿量品)所说的久远实成的释迦。本门的题目指包含本尊之一切功德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本门的戒坛即由信仰礼拜本尊、唱本门题目而出现的道场。该宗提倡,如向本尊唱题,不仅可断除个人的烦恼,且可实现理想的社会、国家(戒坛即佛国土)。而布教的方法,则采取排击其他诸宗而折伏之的激烈方式。
  本宗的法脉,可依弘传《法华经》的系谱,而分为二︰(1)迹门相承,又称外相承,以释尊药王菩萨天台智顗传教最澄日莲为次第。(2)本门相承,又称内相承,以释尊上行菩萨日莲为次第。认为日莲是上行菩萨的化身。此中,第二种法脉相承较受重视。
  本宗的开创日,系建长五年(1253)四月二十八日。当时之日莲已曾游学镰仓、比睿山、园城寺、奈良、高野山等地,深究诸宗教旨,而认为《法华经》为佛陀教法的根本,乃于建长五年春登清澄山,于四月二十八日立教开宗,广劝唱题,开始大力宣扬《法华经》。
  日莲之门下颇多,中以日昭、日朗、日兴、日向、日顶、日持为本弟子,称为“六老僧”;另外,日法、日家等十八位弟子称为“十八中老僧”。日莲殁后,以六老僧为中心,日莲之教传于各地,后形成各种门派。六老僧中,日向长住身延山,日兴反对日向,并在教义方面批判本迹一致说,而主张本迹胜劣,乃另开富士大石寺(日莲正宗的本山)、北山本门寺(本门宗的本山之一,本门宗今合并于日莲宗)。此即日莲宗首次分派,其门流称为兴门派(即今之日莲正宗、日莲本宗)。
  日本南北朝时代,日朗的弟子日像于京都建妙显寺,首开关西布道之端绪,教势因此大展。但由于布教态度及对教义解释的不同,分裂对立亦随之而至。如日阵、日隆、日真、日什等皆各立门派。至室町时代,在关东以身延、池上、中山为中心的布教,势力颇盛;在京都,建有二十一本山,教势亦隆盛。
  天文五年(1536),由于比睿山僧徒的袭击,京都日莲教寺院多被破坏(天文法难),教势一度衰颓。后由日助等再兴十六本寺。天正七年(1579),又受到织田信长等人的压迫,遂分裂成二派。一派是采取妥协摄受态度的受派;另一派是采取传统折伏态度的不受不施派。德川秀忠时,不受不施派被禁。至明治九年(1876)始解禁。明治以后,在家佛教运动盛行,遂由日莲宗信仰另又形成国柱会、灵友会、立正佼成会、创价学会等新兴宗教团体。昭和二十七年(1952)后,教团中主张本迹一致或胜劣的派别,有日莲宗、法华宗阵门流、法华宗本门流、法华宗真门流、显本法华宗等派。在本末制度与檀家制度下安定地发展。
  江户时代,讲学开始盛行,乃创设檀林以教育培养僧侣,计有饭高檀林等十九檀林。至近世,有立正大学等高等学府。属于该教教团的刊行物,有《日莲宗新闻》《现宗研究报》《宗义大纲》《妙行圣典》《庆吊文例集》等。日莲宗所属寺院中,较重要的有池上本门寺、小凑诞生寺、清澄寺、镜忍寺、龙口寺、妙显寺、本国寺、根本寺、富士北门寺等。
  ◎附︰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三期第二十三章
  日莲上人创立的法华宗,与传教大师创立的天台宗是有关系的,这正如亲鸾圣人创立的净土真宗与法然上人创立的净土宗有关系一样。本宗的名称,完整地应称为“日莲法华宗”,这是因为本宗虽然与传教大师的天台宗有关,但与它相比,还有自己所独特的地方,所以用这个名称来表示。说日莲宗与天台宗有关系,是指所谓历史的关系,也就是说,日莲上人创立本宗是他登睿山学天台宗教义,秉承传教大师的法脉而产生的自然结果。在日莲宗的两种法脉的相承关系中,虽然在关于“法华本门”的法脉中没有传教大师,但在关于“法华迹门”的法脉当中,却以智者大师、传教大师作为祖师,其原因正在这里。现将日莲宗的两种法脉相承关系表示如下︰
  第一,外相承(法华迹门相承)始成正觉佛  迹门法华付属  中国    日本释迦牟尼佛──药王菩萨  ──智者大师──传教大师──日莲上人第二,内相承(法华本门相承)释迦牟尼佛──上行菩萨……日莲大菩萨
  日莲上人在对待其他各宗的场合,虽只是选取“折伏门”这一个方法,对古今高僧一概予以排斥,对各宗教义也一概谩骂,但是因为他对传教大师有所继承,因而对智者、传教两位大师不仅一句也没骂,反而称扬说︰在佛灭后两千余年当中,没有对佛教错误理解者,唯此二人;其他人则都是“佛教的误解者”,不仅是误解者,并且是“谤法者”、“亡国奴”,一概予以排斥;把慈觉、智证、安然三人称为“睿山佛法狮子身上的三条虫”,大肆嘲讽谩骂。这是因为,日莲宗虽然出自天台宗,但日莲上人嫌弃慈觉以后天台宗与密教的混杂,而其本意在于复古于传教根本大师,恢复纯粹的天台宗。然而所谓“台密调和论”者,是传教大师立下基础的,传教大师的天台宗也不是单纯的天台宗。此外,日莲上人虽然排斥密教,但又正如画出十界曼荼罗的示意图那样,似乎是悄悄地应用密教。既然如此,那么日莲上人到底为什么要排斥慈觉、智证而提倡“复古论”呢?大概在日莲上人的眼中,《法华经》之外无佛教。可是慈觉、智证却把《大日经》放到与《法华经》同等的地位,或者在“事密”当中,把《大日经》置于《法华经》之上。这是日莲上人愤怒大喊的原因。而且上人虽然排斥密教,但丝毫也不嫌恶密部的教旨。日莲所嫌恶的,只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等所谓的“他教”。因此,我们对于他不依据《大日经》等他教,而依据《法华经》这一部经,把此经〈如来寿量品〉的本门释迦定为本宗的本尊,又以十界曼荼罗之图表明诸尊的“轮圆具足”的深旨,是自然不足以深怪的;这与所谓“台密”、“东密”两个密教派别依据《法华经》以外的经说绘制的曼荼罗图是不一样的。此外,这与智者、传教大师仅仅停留在“迹门的理想”,而未达到“本门的事象”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日莲上人所创立的佛灭二千余年以来无人发明的独得的宗义,正在这里。他在本门的“内相承”的关系中没有提及智者与传教二位大师,也是由于这个缘故。这就是天台宗和日莲宗的关系和日莲宗成立的由来。
  日莲宗虽然依据《法华经》《无量义经》《观普贤经》三部经,但《无量义经》是《法华经》的开经(序说),像是一部经的叙述缘起的部分(“序分”),而《观普贤经》则是《法华经》的结经(结论部分),像是一部经的最后结尾嘱托的部分(“流通分”),因此它所依据的根本经典(“正依经”)是唯一的《法华经》。它依据唯一的《法华经》来判释释迦佛一代的教相,以为只有《法华经》才是真实教,其他都是方便教,因而是不能依据应用的。他的判教方法,全是用天台宗的“五时八教”。虽然日莲上人在依据天台宗的关于五时的判教,废其他经而择取唯一的《法华经》这一点上与天台宗略同,但是,他只是取“废立”的方面而不取“融会”这一方面,这不能说是与天台宗完全相同的。此外,他以为在《法华经》的二十八品当中,前十四品属于迹门,而后十四品属于本门。智者大师与传教大师虽以迹门为表,以本门为里建立宗义,但没能阐明本门的真实教义。因此,这两位大师尽管论述了理想的三千圆融,但未能详论关于事象的三千圆融。然而日莲上人,却是直接地阐明了本门的实义,详论了关于事象的三千圆融,不是如同天台家那样,以必然具有妄心的理想三千圆融作为对境,去设立观法,而是以开显本佛的事象三千圆融作为对境,去设立观法(“胜劣派”与“一致派”的分裂,其起因就在这里)。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日莲宗的“三大秘法”。
  所谓三大秘法,一是本门的本尊,二是本门的题目,三是本门的戒坛。所谓的本门的本尊是一切宗教派别都要规定的。然而所谓日莲宗的本尊,可以说就是《法华经》的〈如来寿量品〉所讲的“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之佛。日莲上人对此推演,绘制了“十界曼荼罗”,在中央写“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作为“总体”,左右画各种天部、诸尊作为“别体”,其横的方面是遍于十方,其竖的方面涉及三世,这历无边的十界,森然无边的差别界,是互相具有、互相融合的,表明一个自然的大曼荼罗妙境的旨意。这一个大曼荼罗,也就是法华本门的本尊,在人们心中是“常住不灭”的。这实际不能不说是应用了密教的。
  所谓本门的题目︰本尊一经定下来,就要讲求让人们从内心皈依本尊的方法,而所说的方法,也就是唱题。所谓唱题,就是在五个字的经题之上加上“南无”二字,即口唱的“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本来《妙法莲华经》的题目,已经全部概括了《法华经》八卷的秘奥。上述有关本尊的奥义,在这五个字中全包括了。然而为了表示对此本尊的皈依皈向的意思,再加上“南无”二字唱颂,这就成为皈依本尊的方法。浊水虽无心,明月来自影;寒林虽无意,春雨花自开。愚者虽然不理解本尊之意,然而若能口唱这七字的唱题,则自然产生本尊之影,最后开成佛之花。这真可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妙法。
  所谓本门的戒坛︰以本尊为“定”,以题目为“慧”,既然有“定”有“慧”,那么与此对应就不可无“戒”。然而法华本门的戒体,既不是小乘的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戒律,也不是《梵网》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戒律,而以“南无妙法莲华经”作为唱题,这就是法华本门的无作(无为)的圆顿戒。假若人们不倦怠地唱颂七字的唱题,那么自然就没有“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惑,并且不知不觉地就具备了诸佛的万善诸行,就会有止恶作善的功德。因此唱题就是妙戒。如果修持这个妙戒,现身即可成佛。如果这样的话,住处就是常寂光土“三土之一”,因此把信仰与唱颂这个七字的唱题当作本门的戒坛。
  虽然有这样的三大秘法,但其总体还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因为它是“善恶不二”、“邪正不二”的经题,所以凡是唱颂七字唱题者,有邪见的恶人也可成佛;它又是“皆成佛道”的经题,因而凡是唱颂七字唱题者;十法界都能同样得到好处。
  [参考资料] 《日莲教团全史》;《日莲宗纲要》;《法华宗内证佛法血脉》;《宗旨杂记》;《寂日房御书》;《当家宗旨名目》;《四条金吾女房御书》;《宗门纲格》;阪本幸男编《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斋藤昭俊等编《日本佛教宗派事典》;西义雄(等)著《大乘菩萨道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