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时解脱‧不时解脱
时解脱(梵samaya-vimukta,藏dus-kyis rnam-par grol-ba)与不时解脱(梵asa-maya-vimukta,藏dus-dan-mi-sbyor-barrnam-par grol-ba)之并称。时解脱,又作待时解脱、时爱乐心解脱,即声闻第四果的六种阿罗汉中,前面的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等五种钝根者。此五者入现法乐住,必待胜缘具足始能解脱烦恼,故称时解脱。
不时解脱,又作不动心解脱、不时不移动心解脱,即第六种阿罗汉不动法种性。此等行者不待胜缘即可解脱,故称不时解脱。《大毗婆沙论》卷一0一云(大正27‧524c)︰“无学胜解复有二种︰(一)时爱心解脱,即五种阿罗汉果所摄胜解,亦名时解脱;(二)不动心解脱,谓不动法阿罗汉果所摄胜解,亦名不时解脱。”又依《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所说,可知有学位之钝根信解性者,入无学位为时解脱。有学位之利根见至性者,入无学位为不时解脱。
《大毗婆沙论》卷一0一尝就“时解脱”行者所必须具备之“六时”提出如下说明︰
(1)得好衣时︰谓彼要得细软鲜净胜妙衣服时,乃得解脱。
(2)得好食时︰谓彼要得美妙饮食酥蜜等时,乃得解脱。
(3)得好卧具时︰谓彼要得厚软卧具床褥等时,乃得解脱。
(4)得好处所时︰谓彼要得寂静处所胜妙房舍时,乃得解脱。
(5)得好说法时︰谓彼要得如理应机教诫教授时,乃得解脱。
(6)得好补特伽罗时︰谓彼要得具胜德行禀性柔和易共住者,乃得解脱。
不时解脱则不须待此六种胜缘。即虽得恶粪扫衣、粗恶食、卧边鄙石床、住愦闹处,或与得违理教诫、不具德者同住,然而以其性为利根故可速得解脱。
[参考资料] 《大乘义章》卷十七(末);《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二;《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三十三;《顺正理论》卷六十八;《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五;《俱舍论要解》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