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时论师
“时”即时间,梵语kala(迦罗)。在佛教中,为百法之一、唯识宗二十四不相应行之一,是“时节”义。即令有为诸法迁流相续,衍生过去、现在、未来位差别的法。《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云(大正30‧588b)︰“云何时?谓由日轮出没增上力故,安立显示时节差别,又由诸行生灭增上力故,安立显示世位差别,总说名时。”“时论师”是在时间论与佛教之主张大为异趣的印度外道。为印度二十种外道之一派。主张“时”为常住,能生万物。又称“时散论师”、“时外道”或“计时外道”。《外道小乘涅槃论》云(大正32‧158a)︰
“问曰︰何等外道说物皆是时作,名涅槃?答曰︰第十七外道时论师作如是说。时熟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时不可过,是故时论师说︰时是常,生一切物,名涅槃因。”
此即谓时间为一切万物之第一因。
又,《瑜伽师地论》卷六举外道十六宗。其中,去来实有论主张(大正30‧304b)︰“有过去,有未来,其相成就犹如现在,实有非假。”
另据《百论疏》卷下所云,可知“时外道”有两种︰(1)胜论︰谓时乃常住,为出生万物之因。(2)时论师︰谓时即万物生因。“时内道”亦有二种︰(1)说一切有部︰谓时因法假立,离法无别体。(2)譬喻部︰谓别有时,以非色非心为体。此外,《大智度论》谓时有假实两种,可见佛法亦有主张“时为实有”者。《大日经》卷一〈入真言门住心品〉亦列三十种外道,其中第一及第八即为时外道。
在印度,“时常住论”自古即被倡导。《弥勒奥义书》(Maitrāyana Upaniṣad)第六章即谓万有自“时”流出,依时生长,而后再还归时。并谓时为有形,亦为无形。又,《金七十论》卷下亦出颂,颂云(大正54‧1260c)︰“时节熟众生,及灭减众生,世眠时节觉,谁能欺时节。”
[参考资料] 《中论》卷三〈观时品〉;《般若灯论》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一;《显扬圣教论》卷九;《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十住心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