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易行道
“难行道”的对称。指简易而快速可至不退转地的修行法。《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说,佛法有无量门,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勤行精进、或以信方便的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而称念善德等十方十佛、阿弥陀佛等一○七佛,乃至善意等一四三菩萨的名号,则为易行法。按,龙树原将称念上述诸佛诸菩萨名号者,总属于易行道,然昙鸾等诸师则别就弥陀一佛论其易行,鼓吹他力本愿的胜用,称之为易行道。如《往生论注》卷上云(大正40‧826b)︰“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又,道绰《安乐集》卷上依此说而立圣道净土二门之教判。
◎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简介(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易行品”条)
易行品,《十住毗婆沙论》中的一品。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内容乃为求不退者所开示的易行法。此品于梁代以前已流行于中国。北魏‧昙鸾为最早引用此论者。且在其所著《往生论注》中,依此品文意而作难易二道的教判。
此品由九长行、八偈颂组成。初叙菩萨得不退转地有难易二法,其次于易行法中,先举出东方善德佛等现在十方十佛,次列阿弥陀等现在一○七佛。复以五言三十二行之偈赞叹弥陀。其次又举毗婆尸佛等过去七佛及未来世弥勒佛、德胜等东方八佛、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善意等一四三菩萨名,谓忆念此等诸佛、菩萨,恭敬礼拜称其名号,当疾得阿惟越致地,即至不退位。此中,阿弥陀等一○七佛之名,与现存梵文《无量寿经》所列的八十一佛相类似。又三十二偈乃根据《平等觉经》而来。
[参考资料] 《选择本愿念佛集》卷上;《选择传弘决疑钞》卷一;《往生论注记》卷一;《净土宗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