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昭和法宝总目录


  三册。略称《法宝总目录》。为《大正藏》续编之末后三册。内容收录各版藏经之目录,以及各地所藏之佛教书目,及阅藏纲要书等,以便读者查索。所收内容可类分为︰总目(包括各藏书处所藏之书目)、一览、勘同录、着译、索引及古人阅藏之心得报告(如《阅藏知津》)等。
  全书之查索功能有下列十一项︰(1)知著者即可查知其著作;(2)知书名即可查知其著者、译者;(3)知书名即可查知有无异译本;(4)知书名即可查知其为何代、何年之着译;(5)知书名即可查知该书之内容章节;(6)知书名即可查知在《大正藏》之第几册、第几页;(7)知书名即可查知有无前人之注解;(8)可查各书之着译者之籍贯、俗姓、生卒年;(9)可查各书之原名、汉译名、日语读音;(10)可查各书之版本;(11)透过《阅藏知津》等藏经纲要书,可得知古代藏经之内容大略。
  ◎附一︰〈大正新修大藏经勘同目录〉(编译组)
  《大正藏》目录与其他藏经目录的对勘。不分卷。收在《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册。日本‧昭和四年(1929)七月发行。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出版。
  《大正藏》的修纂,其经文主要是以《高丽藏》为底本,对校其他宋、元、帘、日本版大藏经的刊本及其他单行的刊本或写本,此外也参校梵文本与巴利文本。其中各经文的对勘表已列在每一页经文的下栏。而此《勘同目录》则主要是目录的对勘。举凡同一部经典的名称、着译者、在各种藏经的所在位置、章节细目等方面的对勘,均在此录可以查得。
  本目录依《大正藏》各书的顺序排列,分成七个子目︰(1)所收佛典名称。并记载日语读音、汉音、梵名、巴利名、西藏名及异名、略名。(2)各书之着译者及着译年代。(3)各部佛典在现行各大藏经中的函号。(4)所收各书的原本及校勘本名称。(5)各书内容详目。(6)各书的异译及注疏、参考书。(7)备考。
  ◎附二︰〈大正新修大藏经着译目录〉(编译组)
  为《大正藏》正藏所收各佛书的著者、译者的小传。并附有《印度诸论师著作目录》。不分卷。收于《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册。日本‧昭和四年(1929)七月,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发行。
  本目录所收的着译者,并非《大正藏》全部的着译者,而是以正藏,即前五十五册(内容是印度撰述及中国撰述)的佛书着译者为范围。续藏及图像部(后四十二册)的着译者,则收在《续大正新修大藏经着译目录》中,该书在《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三册。
  本目录将各着译者的名字依日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在每一条目中叙述此人的小传。小传后列举本藏所收的此人著作,并标记该书的卷数及它在本藏中的册数及编号。
  附录有《印度诸论师著作目录》,也是以正藏为范围,依日文字母排列,述其小传及列举本藏所收该论师的著作。与前目录不同的是,它所收的论师是以梵文著述佛典者,而前目录所收的则是以中文翻译或著作佛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