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显扬圣教论(梵Prakaraṇāryavācā-śāstra)
二十卷。印度‧无著造,唐‧玄奘译。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现仅存汉译本,梵语原本及藏译本皆不传。其内容主要在显扬《瑜伽师地论》之要义,分〈摄事〉、〈摄净义〉、〈成善巧〉、〈成无常〉、〈成苦〉、〈成空〉、〈成无性〉、〈成现观〉、〈成瑜伽〉、〈成不思议〉、〈摄胜决择〉等十一品,总计有二百五十二颂半。
此外,玄奘曾将偈颂部分别译而成《显扬圣教论颂》一卷。此一卷本颂与论文二十卷之关系,历来颇多异说。有谓颂系无著所作,论则为世亲所作。
法相宗以此论为瑜伽十支论之一。其注释书有《显扬疏》(唐‧窥基)、《显扬论疏》八卷(新罗‧璟兴)等,然今皆不传。
◎附︰欧阳渐《瑜伽师地论叙》(摘录)
《显扬论》者,错综《瑜伽地》要,而以显教为宗。有染有净,然后有教,以染净事摄《瑜伽地》,〈摄事〉第一。既有教事必有教义,〈摄净义〉第二。教以四谛为根本,但是苦集而非是染,但是灭道而非是净,染净是假,谛之为实,增谛而七,〈成善巧〉第三。教以四法印为观行,综瑜伽义,诠染净事,〈成无常〉、〈成苦〉、〈成空〉、〈成无性〉第四至第七。教为闻熏,必极见道,〈成现观〉第八。现观资粮,要先思议,〈成瑜伽〉第九。不可思议尤应远离,〈成不思议〉第十。最胜十相,抉择九事,〈成摄胜抉择〉第十一。
无著大悲,救恶取空,既请慈尊说瑜伽教,复为难持,约文标旨说十一品。阶梯已得,升进无难,踊跃欢喜,得未曾有。然有数义,此略抉择。染净为教,不称染净而称摄事者,诸佛语言,九事所摄。此之九事,虽是异门,然不离事,故名摄事。《显扬》九事摄《瑜伽》十七地者,初之五事摄瑜伽境,次之二事摄瑜伽行,后之二事摄瑜伽果为诠染净。错综地义,不以地名。四呬柁南不称无我品而称无性品者,翻显无性但为无我,非一切无,生空属空,法空无我。虽简二乘实诠法有,是为《显扬论》以显教为宗义。
[参考资料] 吕澄〈显扬圣教论大意〉(《吕澄佛学论著选集》卷一);《唯识典籍研究》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