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显色(梵varṇa-rūpa,藏kha-dog-gi gzugs)
指眼识对境的色境中,显然可见的色。“形色”的对称。俱舍家谓显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闇等十二种。此中,云,是指龙气。烟,是指火气。尘,是指风吹细土。雾,是指地之水气蒸腾。光,是指日焰。明,是指月、星、火药、宝珠、电等诸焰。影,是指障碍光明之后所见之余色。闇,是指全不能见。此中,青、黄、赤、白等四者为本色,其余皆系在其差别上所建立者。又,此十二种皆为实色,有各别之极微。
唯识家在前述十二种中加上“空一显色”(天空中的琉璃色),合为十三种。并谓其中唯青、黄、赤、白等四者是实色,其余皆为假色。唯有眼识所缘者是实色,其余皆为五俱意识所缘。
此外,《阿毗达磨集论》卷一另加一□色(无物之空处色),而合为“十四显色”。
[参考资料] 《大毗婆沙论》卷十三、卷七十五、卷八十五;《识身足论》卷一;《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一;《大乘成业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