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显识论(梵Vidyanirdeśa-śāstra)
一卷。陈‧真谛译。又作《显识品》。收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旨在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全书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系本文,主要在阐释“显识起分别,分别起熏习,熏习起显识,故生死轮转”一偈。此偈前三句相当于“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种子”之理,阐示阿梨耶识缘起之纲要。第二部分系总释,主要在解说九种显识、二种分别识、熏习之四方便(四善根)及其广、略种种观。第三部分为逐字释,阐明“三界唯识”之义,并逐字解释二种识、二种熏习。
本论题目之下有“从无相论出”之语,而且《高丽大藏经》及宋、元、明三本之本论卷首皆题有“显识品”。据此看来,本论可能是解释《无相论》中之〈显识品〉之作。然《无相论》并未被汉译,作者亦不详。又,本论之注中记有“义疏九识第三,合简文义有两︰(一)明识体,(二)明识用。一识体者出唯识论”等语,其中之“义疏九识”,可能系指真谛所倡言之九识义。同为真谛译之《转识论》,论题下不仅有“从无相论出”一语,文中亦有“具如九识义品说”之语,由此可知本论与《转识论》关系密切。至于文中之“出唯识论”一语,似意味本论中之“一切三界唯有识”等文系出自《唯识论》。若果如此,则可说《唯识论》为《无相论》之异名。
此外,本论之译语中,有颇为中国式之用语。如称阿梨耶为“□耶”,称阿陀那为“陀那”,与同为真谛所译之《摄大乘论》等所用者不同。故本论可能系真谛或其门徒所作。
[参考资料] 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