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晤恩(912~986)


  宋代天台宗山外派之祖。江苏常熟人,俗姓路。字修己。稚孺之时,见沙门必起而迎之;年十三,闻诵《阿弥陀经》而立志出家,乃投破山兴福寺落发。初学南山律,后从钱塘慈光院志因习天台教观。由于师通达《法华》《金光明》《止观》等玄旨,且辩才无碍,时人称之为“义虎”。其后,继住慈光院。又,感概于会昌废佛之后,天台典籍多已湮没,遂潜心研究祖书,讲《玄义》《文句》《止观》二十余遍,并为“天台三大部”、《金光明玄义文句》《金錍论》等书作科文。雍熙三年,端坐示寂,世寿七十五。
  师日常一食,不离衣钵,不蓄财宝,卧必右胁,坐必跏趺。此外,接引学徒甚严,先诲以净业,后不问贤愚,悉示一乘圆意,弟子有灵光洪敏、奉先源清等人。其中源清门下又出智圆、庆昭等人,皆为山外派知名人物。
  按,宋代天台宗之分为山家、山外二派,晤恩实为其中之关键人物。宋代景德(1004~1007)年间之前,天台智顗所撰之《金光明经玄义》一书有广略二本。时,晤恩认为广本“十法观心”之文,为后人所擅加,故应以略本为是。师并撰《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一书,专解略本而评斥广本。其弟子源清、洪敏并合撰二十条〈难词〉,以辅成晤恩之义。
  其后,四明知礼认为广本无误,乃撰《释难扶宗记》,专救广本“十种观心”之义。并以为晤恩、源清等人之所见为误解。由此乃引发长达数年之法义诤论。天台宗亦因而形成山家(知礼一系)、山外(晤恩一系)二派。晤恩之被推为山外派之祖,亦由此所致。
  [参考资料] 《宋高僧传》卷七;《释门正统》卷三;《佛祖统纪》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