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普乐寺
承德外八庙之一。因主殿为圆亭子式,故俗称圆亭子,位于河北承德市安远庙南、避暑山庄东北平岗上。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营建,次年八月完工。此寺系为供新疆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等各族领袖到承德朝觐所建。
全寺面积二万四千平方公尺,平面呈长方形,分前后两部份。前半部由宗印殿(大雄宝殿)、胜因殿、慧力殿及碑亭等组成,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半部以阇城为主,为全寺的中心。阇城又称坛城,系仿西藏萨迦寺的坛城所建。城台用大型条石砌筑,三重七十二阶,层层上收,最高一层正中为一圆形殿堂,称旭光阁,外形颇似北京天坛祈年殿。旭光阁内外各有十二根柱,上覆重檐圆顶,阁顶雕有圆形斗八藻井。阁内圆形石造的须弥座上,建有木制的曼荼罗。
又,此寺平时不住喇嘛,然在每年正月初一、十五,有各庙喇嘛聚此诵经。
◎附︰清高宗弘历〈普乐寺碑记〉(摘录自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
避暑山庄当兴桓隩区,直北地□狮沟,西南官廨民庐,聚落殷羡。其东偏列嶂邈绵,周原案衍,则诸经所称,广长清净于佛土宜。乾隆乙亥,西陲大功告成,卫拉特各部长来会时事,尝肖西域三摩耶,建寺曰“普宁”。嗣是达什达瓦属人内徙,即次旅居,环匝山麓。越岁乙酉,复于迤左,仿伊□固尔札都纲,建庙曰“安远”。然自庙南延望锤峰,式垲式闳,厥壤犹隙。惟大漠之俗,素崇黄教,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而踵成之。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扎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亦宜有,以遂其仰瞻,兴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咨之章嘉国师,云︰“大藏所载,有上乐王佛,乃持轮王佛化身,居常东向,洪济群品。必若外辟重闉,疏三涂,中翼广殿,后规阇城,叠磴悬折,而上置龛,正与峰对者,则人天咸遂皈仰。”将作如制,以丙戌正月经始,洎丁亥八月讫工。爰取普乐颜寺额,而为之记曰︰
“自西人之濒于涂炭也,湫隘阽危,不能终日,朕则为之求宁焉。既宁之后,奔奏偕徕,室家还定,朕则为之计安焉。既宁且安,其乐斯在。譬如佛影覆于鸽身,四大得所,离怖畏想,生欢喜心。蕲自刹那以逮亿劫,同游春台化宇,乐其乐而不能名其乐,真上乐耳。虽然,曷易臻此哉?语曰︰‘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又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朕所由继‘普宁’、‘安远’,而命之为‘普乐’者,既以自慰,且重以自勖,而匪直梵文胜因福利之云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