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普光


  唐‧玄奘的上首弟子,他的乡贯和生卒年月不详。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 )在弘福寺译出《解深密经》和《大乘五蕴论》时,他就担任笔受。直到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华宫译出《咒五首经》,他还参预译场(见《开元释教录》卷八)。他师事玄奘,非常勤恳,又以闻少证多,为玄奘所默许,因而与玄奘的译事始终。玄奘译出的经论,经普光笔受的最多。
  普光除助玄奘译经外,还勤于著述,现存的有三种︰
  (1)《俱舍论记》三十卷(或作十五卷)︰此论与神泰、法宝二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泰疏今残缺,仅存七卷。宝疏多引众贤《顺正理论》直译《俱舍》,又好独抒己见。三疏中,比较稳健完整的,要算此记。这是关于俱舍学的一部权威著作。
  (2)《俱舍论法宗原》一卷︰此依《俱舍论》扼要地说明一切有部,总以七十五法为诸法体,并决定寻、伺、睡眠、恶作、贪、瞋、慢、疑八法为不定法。此书除略说诸法体相外,还以百门分别诸法色非色、有见无见等。
  (3)《百法明门论疏》二卷(或作一卷)︰本书以缘境、四缘、四界、重数、三性等五门料简八识,以诸论不同、假实、四界、三性、废立等五门料简心所有法,以诸论不同、释妨难、辨假相三门料简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比窥基所解为详。
  此外,普光的著述,已佚的有二种︰(1)《婆沙论钞》若干卷。(2)《大因明记》二卷。
  关于俱舍学的传习,后世公认普弘得玄奘正传。贾曾作〈俱舍论颂疏序〉云(大正41‧813a)︰“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躬得梵本,再译真文。其徒大乘光法师亲承密诲,初传正释,既尽善矣,又何加焉。”后唐‧法盈作〈俱舍论颂疏序记〉解贾曾序云(卍续83‧793下)︰“亲承密诲者,三藏西方大乘诸师立破口授基法师,小乘义授光法师。”故普光俱舍学,实总集玄奘法师所传西方小乘诸部立破教义的大成。《俱舍》本来宗于经部,但一般俱舍学者如慧恺、法宝皆许《俱舍》“理长为是,非定一宗”。普光也许《俱舍》“据理为宗”,与慧恺、法宝无异。但他解释《俱舍》,总的倾向还是偏重有部。他著《俱舍论记》,兼采各宗各家的解释,又每平列地援引多种异说而不加评判,故有时失之繁杂。但忠实地记录了玄奘法师所传印度小乘诸部的主张,保存了诸家异解的本来面目,也正是普光的功绩。
  普光的弟子最有名的是圆晖。他略摄普光《俱舍论记》正义,并兼采法宝《俱舍论疏》,作《俱舍论颂释疏》二十九卷(后有人补作第三十卷,佚名)。他的见解往往调停于普光、法定之间。圆晖弟子有崇廙、慧晖、道(遁)麟。崇廙作《俱舍论颂疏义府钞》二十卷,慧晖作《俱舍论颂疏义钞》六卷,道麟作《俱舍论颂疏记》二十九卷,俱释圆晖疏。后唐‧法盈(即虚受)作《俱舍论颂疏序记》一卷,解圆晖疏的自序和贾曾序。当时圆晖疏于两河间二京道江表燕齐楚蜀盛行,所以后来关于这部著作的论释有好多种。(隆莲)
  [参考资料] 《开元释教录》卷八;《宋高僧传》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