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普通院


  唐代以降,在五台山等巡礼道上,为参礼者所建住宿或用餐的处所。《大宋僧史略》卷上〈创造伽蓝〉中列举六种伽蓝名,云︰“(六)普通,今五台山有多所也。”又,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开成五年四月二十三〉条,关于上房的普通院,说︰普通院常有饭粥,不论僧俗来集便宿,有饭即与,无饭则不与,以不妨僧俗赴宿,故曰普通院。至于圆仁曾路经的普通院,同书卷二有详细的记载。此外,书中也提到,普通院不仅建于宿泊用餐不便的山地等处,也存在于都市之中。而两院的距离大都在十五里或数十里之间。规模形制也不一,但一般都奉祀有本尊佛像;除院主外,有二、三住僧;或供应信徒喜舍的粥饭,或供应小豆。有的普通院则不供应住宿。
  根据敦煌千佛洞壁画的五台山图等,五台山的巡礼路线有下列三种,即潞州(山西省潞城县)→太平驿→南关→团柏驿→祁县→太原府;临汾县→霍县→灵石县→文水县→太原府;由太原府经定襄县抵五台县。其中,临汾县太原府的路线与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述行程一致。据此,可知潞州太原及其它的五台山巡礼路线也都设有普通院。
  此外,至僧伽和尚之遗迹泗州(安徽省)普光王寺的巡礼路线上也设有类似普通院的设施。又,依《咸淳临安志》等所记,至普陀山等道场的巡礼道上设有所谓接待寺、接待院;房山云居寺则设有义饭厅。而长安的光宅寺、保寿寺等更以充当赴京赶考者的宿舍而著称。
  [参考资料] 《唐会要》卷七十六〈科举〉;《长安志》卷八;道端良秀《唐代佛教史の研究》;《龙谷史坛》三十三,那波利贞〈简易宿泊所としての唐代寺院の对俗开放〉;日比野丈夫〈敦煌の五台山图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