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普陀宗乘之庙
承德外八庙之一。位于河北承德市狮子沟北坡,与避暑山庄隔山相望。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月,完成于三十六年八月。系仿布达拉宫形制建造。此庙是乾隆皇帝为庆祝自己六十寿辰及太后八十大寿,用以接待各族王公而建。“普陀宗乘”藏语即“布达拉”之意,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全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观,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当此寺完工时,适逢明末西迁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与俄军转战千里,重返新疆。因此乾隆帝格外欢喜,除立“普陀宗乘之庙”碑外,又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并偕同此部落的首领渥巴锡,以及喀尔喀、内蒙、青海、新疆等地的王公贵族,在庙内的万法归一殿举行盛大的佛教法会。
该寺是具有西藏寺庙风格的大型建筑群,占地二十二万平方公尺,为外八庙总面积的一半。建筑物依山就势,有大小近四十余座,可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从山门起,经碑亭、五塔门,至琉璃牌坊,中部过琉璃牌坊后,东西两侧有藏式佛殿和僧舍二十余座,后部则高耸着全寺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其中,较著名且特殊的是五塔门、琉璃牌坊、大红台和台上的万法归一殿。
◎附︰清高宗弘历〈普陀宗乘之庙碑记〉(摘录自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
山庄迤北,普陀宗乘之庙之建,仿西藏,非仿南海也。南海普陀,在浙东定海县境。朝山之舶,岁岁凌越洪涛滥涆间,擎芗顶礼唯谨,曰“大士道场”,舍兹奚属?是独震旦缁流方隅所见故。然考之贝夹,普陀有三︰一居额讷特珂克,一居图伯特,一居南海。盖南海特大士行教至此,偶一示现云耳,庸可以此为是,而彼为非乎?额讷特珂克即印度,是由此以证西来因缘,自印度而西藏,自西藏而南海,了了可证。第印度金刚座,辽远难稽,讵若西藏都纲法式具备,为天人摄受之闳规,藩服皈依之总汇也哉!乃者岁庚寅,为朕六秩庆辰;辛卯,恭遇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自旧隶蒙古喀尔喀、青海王公、台吉等,暨新附准部、回城众蕃长,连轸偕徕,胪欢祝嘏。念所以昭褒答示惠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斯庙,以乾隆三十二年三月经始,至三十六年八月讫工。广殿重台,穹亭翼庑,爰逮陶范斤凿,金碧□垩之用,莫不严净如制。夫群藩信心回向,厥惟大慈氏之教,而热河尤我皇祖圣祖仁皇帝抚绥列服,岁时肆觐之区。向也,西陲内面景从,朕勤思缵述,普宁、安远、普乐诸刹所为,嗣溥仁、溥善而作也。今也,逢国大庆,延洪曼羡,而斯庙聿成。三乘之宗,实其统会。于焉宣宝铎、演金轮,关禽流梵乐之音,塞树种菩提之果。一切国土善信,膜拜欢喜,以为得未曾有。而久入俄罗斯之土尔扈特,以其为外道,非黄教所概,舍久牧之额济勒,率全部数万人,历半年余,行万有数千里,倾心归顺,适于是时莅止瞻仰。善因福果,诚有不可思议者。是则山庄之普陀,与西藏之普陀一如,与印度之普陀亦一如,与南海之普陀亦何必不一如。然一推溯夫建庙所由来,而如不如又均可毌论。即如如之本义,岂外是乎?先是群藩合辞,请进千佛像,恳款弗可却。因命就庙中庋阁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