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月轮观


  密教的基础观法。由印度‧善无畏(637~735)传入。又称净菩提心观。月轮指圆月而言。月轮观谓行者在心中观想自心之本质如满月轮,俾得亲证本心之清净性。
  据《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中所载,凡人之心本如月轮清净,离诸烦恼垢、能执所执等,但为客尘所翳而不悟菩提心。若观净月轮,念念观照,则能显智,得悟菩提心。《菩提心论》亦云(大正32‧573c)︰“诸佛大悲,以善巧智,(中略)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日月轮。由作此观,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
  依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所述,月轮观之观想方法为︰静坐摄心,想像离自己四尺左右远的对面,有一轮明月。直径约一尺,明朗清凉,光洁莹澈。注念观想,莫令散乱,勿堕昏沉。久之,月轮渐能明白显现。至此,再观想月轮渐渐扩大,从直径四尺大小,渐渐扩大到量同宇宙。下座之时,应观想月轮渐渐缩小如初,收归自心。观成之后,于定中唯见光明朗澈,无边无际,不见身心世界。据称常入此定,护持不失,便能见道明心,进入初地菩萨位,并称“依此修习,直至成佛,更无别理。”
  又,另据《菩提心论》所述,以满月为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似,故以之为喻。即此月轮象征一切有情众生内在的佛性、菩提心。因此,此满月轮称为心月轮,表净菩提心之体。初发心之人若无法于心中作观,可绘直径一尺六寸大的月轮(表金刚界十六大菩萨),行者面对此月轮图,观想己心亦如月轮。
  [参考资料] 《守护国界经》卷九;《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仪轨》;《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心地观经》卷八;山崎泰广《密教瞑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