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有体‧无体


  因明学用语。即因明学对言语意义所作的分类。此有体无体是一种内容、意义上的区分,与形式上的肯定否定无关。凡是内容上、意义上为肯定的,不问形式上是肯定(表诠)或是否定(遮诠),都是有体。凡是内容上、意义上为否定的,不问形式上是肯定(表诠)或是否定(遮诠),都是无体。故表诠也有无体命题,遮诠也有有体命题。如说“真理是空想”,就是形式上为表诠,而内容上为否定真理的,是无体;倘说“真理不是空想”,则又是形式上为遮诠,而内容上为肯定真理的,是有体。因此表诠命题有有体、无体,遮诠也有有体、无体,共得四种如下︰
  (1)表诠有体命题(言语上、意义上都与“甲是乙”的形式相当的)。
  (2)表诠无体命题(言语上是与“甲是乙”的形式相当,而意义上是与“甲不是丙”的形式相当的)。
  (3)遮诠有体命题(言语上是与“甲不是丙”的形式相当,而意义上是与“甲是乙”的形式相当的)。
  (4)遮诠无体命题(言语上意义上都与“甲不是乙”的形式相当的)。
  而表诠遮诠,如前所说,又各有全分、一分的分别,故三支因明的命题总数共有八种,如下︰
       ┌全分
    ┌有体┤
    │  └一分
  表诠┤
    │  ┌全分
    └无体┤
       └一分
       ┌全分
    ┌有体┤
    │  └一分
  遮诠┤
    │  ┌全分
    └无体┤
       └一分